“梅花点式”语文教学开发右脑法
东安县凡龙圩学校 周忠芳
摘要:本文着力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右脑,激发它积极配合另一“半脑”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右脑开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是由五朵花瓣组成的美丽图案,蕴喻出中国特有的梅的高洁、涵香的品格,我出生于寒梅傲雪的季节,所以也就把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和探寻到的开发右脑的五法称之为“梅花式”教学法。
国内外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左右半脑是明显分工的,左半脑是抽象思维中枢,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左半脑思维材料侧重语言、数字、符号、逻辑推理等,右半脑思维材料侧重形象、想象、音乐、绘画、空间位置等。如果对两“半脑”中“未开垦处”给予刺激、开发、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会成倍提高。
右脑,人生智慧的宝库。右脑记忆的容量是左脑的100万。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才思敏捷不敏捷,关键在于右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左脑部分功能逐步被现代计算机所替代,而对于人的右脑功能,计算机还无能为力。这就意味着:如何开发右脑协调发展,成了当代人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在开发学生右脑的方面,是可以大显身手的。
第一片花瓣——语言描述
语言本身不具有形象性,故而语言是由左脑管辖的,但是语言都具有描述形象,唤起人形象感的功能。也就是说,语言所表现的概念能由左脑通过脑梁与右脑中储存的形象挂起钩来,引起人的表象活动乃至形象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言的描述形象的功能去激发右脑,带领学生进行充分的形象思维。
在过去,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情况下,凭着一张嘴,就可以把课文讲得出神入化的秘诀。即使在今天,教师展现课文意境,带领学生 文入情,主要还得依靠语言的描述。值得提出的是,表情朗读在描述形象、激活右脑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遗憾的是,不论是教师的带读还是学生的朗读,都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这实在是亟应改变的现象。
我在语文教学时就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激情。在上朱自清的《春》时。课一开始,我就满怀激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的?孟浩然在《春晓》中又是怎样写的?然后学生齐背杜甫和孟浩然的诗,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慢慢进入“春”的意境中。
第二片花瓣——音乐激发
欣赏音乐是右脑的拿手好戏。音乐虽不像绘画那样直观,不能造成视觉 的图景,不能叙述事件的经过,但是它最易激发人的情感,唤起人的联想和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些特性和右脑欣赏音乐的功能来开发学生的右脑活动,使之深入理解课文,陶冶情操。由于音乐调节了右脑的活动,因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形象性,对课文所展现的美得意境感知强烈,审美体验深刻,并能牢固记忆。
在教学《武陵春》这首词时,我播放了《许多愁——武陵春》这首歌,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女主人公李清照当时的形象体会她的万般凄苦,愁绪满怀的情思。学生被凄美的音乐感动了,很快就背下了这首词。
第三片花瓣——录像再现
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可以找一些有关的电视、电影给学生看。电视、电影是综合艺术,那有 描绘,又有活生生的画面。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有与之配合的音乐。它以最大的信息容量,多角度多方位地激活右脑,使右脑呈现积极的思维状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第四片花瓣——分角色读
剧本、小说、故事等课文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如能分角色表演或表演课本剧就更好了。这种方法能使课本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去体会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并且由于这种做法充满了形象体会,也极大地激活了学生右脑。引导他们开启创造大门。
第五片花瓣——现场体验
前面提到的观看录像,那只是场景的再现。有时我们也可以引导或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当中,实地考察与体验,这对开发学生的右脑,深入理解课文都大有益处。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梅花式”五种教学法,能把讲、读、背的 教育过程转变为立体的形象教育,锻炼了学生形象和空间认识能力,促进了学生右脑智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李创新《教学心理实践》(学苑出版社)1999.6
李创新《素质训练方案》(学苑出版社)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