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5-22 8:43:22 | 点击次数:1495次 |
爱孩子和教育孩子本来应是一码事,但中国的家长却把爱和教育当成两码事,把爱和教育隔离开来,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爱得无以复加,但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长大;中国的家长理解的教育就是“分数”“大学”“硕士”“博士”“清闲高薪的职业”……也就是说中国的家长总是把教育结果当成过程,而忽视过程中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结果当然没有结果!请看看外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是以商量的口气说,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
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澳大利亚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
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决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出了意外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澳大利亚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澳大利亚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抱怨、呻吟,抱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装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澳大利亚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
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利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
“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
读了上面的文章,心中感慨良多,每个事例都是针对中国父母而写。
美国人关注孩子的自尊,我们则认为孩子小,应该接受家长的管教,自尊是成年以后的事,所以我们训斥孩子像吃饭一样容易和平常,殊不知这样损害了多少孩子美好的心灵和愿望。
英国人允许孩子失败,而我们看到孩子失败就大发雷霆,大骂孩子笨,没出息,窝囊废,把孩子贬得一无是处,使孩子沮丧不已。而我们看到垂头丧气的孩子会自鸣得意,认为自己教育成功,孩子认错听话了。可是这恰恰是最大的失败,而后果则不堪设想。
澳大利亚的教育方式更无法为我们接受,不考大学就等于失去了与别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什么都能耽误,就是学习不能耽误,高考指挥棒使得家长们疲于奔命,孩子心力交瘁。考上大学的孩子有很多缺乏生存能力,照样找不到工作,成为家庭的负担,有的不适应社会,自闭,抑郁,甚至轻生,象牙塔里的天子骄子跳楼身亡的事情何止一件?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以色列注重发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学会提问,就是学会探究、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我们总是让孩子记忆、计算,反复训练,但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学会思考。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健的民族。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外国教育孩子的方法
澳大利亚人再富也要“穷”孩子,美国人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英国人通过“餐桌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老外”们也不例外。
无论中外,父母们都希望自己是孩子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种条件,如富有创造性和个性,逆境中磨练以及具有较高的文明素质等等,而绝不是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吃饱肚子、多读几本书和溺爱孩子上。世界各国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来看看吧,或许你能得到些启示……
美国:逆境中塑造独立性
对孩子独立的培养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惧心理,大人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父亲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了,孩子则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独自喝奶,2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
和美国人相比,中国的父母太疼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国外的孩子要差一些。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奥地利:“想象幼儿园”
在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个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顾名思义,即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步入“想象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或是可怜的丑小鸭。在被命名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们驾驶模拟太空船遨游浩瀚的宇宙,想象着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的生命进行沟通。在手工间,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间里,孩子们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
孩子玩耍时,是自发自动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通过这些“玩耍”还能够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等等。
英国: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英国人杜绝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使其具备各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通过孩子对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空白文本框3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