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5-22 10:23:24 | 点击次数:648次 |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大中小学教师自发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直接动因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因为每个人一生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作为班主任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更是家常便饭,在笔者为数不多的三年班主任五年教师的生涯中,我发现初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那就是自卑。而过分的自卑是同学们生活和学习失败的重要因素。这种心理的广泛性和危害性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它并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尽可能地防治它。
[关键词]过分自卑 危害性 广泛性 原因 自信
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认为,人生的发展要经历八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存在情感危机。而第四阶段要面对的情感危机便是自卑。所谓自卑,指的是个体对其个人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感觉不满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源于对个人价值的怀疑。但是一定程度的自卑并非异常现象,相反它是我们要求进步的原因,也是我们行为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因为当我们觉得不如别人时,总是希望能改进自己,于是在自卑感的冲动下,就会努力追求进一步的发展,等到我们发展到高一级水平时,又会有新的不满足感产生,从而再度努力以改变现状。这样,一定程度的自卑就成为人们前进的推动力了。
然而,过分的自卑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过分的自卑不仅不能成为人们前进的推动力,反而阻碍人的发展,使人裹足不前,退缩到内心世界,变得无助且渺小。例如,笔者碰到这样一个学生,据父母和同学反映,在小学时还是一个爱说爱笑、活泼可爱的女孩,但上了中学后,由于她反应较慢、自身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而中学课程却越来越难,她的学习成绩渐渐跟不上大家了,每次考试都要排在班里最后几名中。于是老师批评、家长训斥,心理压力很大,慢慢地不再像以前那么爱说爱笑了,总爱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发呆,与同学们的交往也越来越少,经常唠唠叨叨“我怎么这么笨……”。到后来,她对学习彻底失去了信心,同时也成了孤影寡人,她不愿主动与任何一个同学交流,同学们也逐渐不愿与她同桌了;在家也不愿与父母交流。整个人失去了青春的光华,没有一点活力,只活在自己那狭小的自卑的空间里。而这样过分自卑的学生,性格越来越内向,自我越来越封闭,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他们生存的意志也逐渐走向崩溃。他们这样的生存状态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后果严重的还会选择早早告别人世这样偏激的行为。过分自卑的危害性可见一斑。
在一次小作文练习中,我布置了这样的命题范围:目前你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惑?于是同学们在作文中流露了众多过分自卑心理的困惑,主要有:
1、班里的女生都很漂亮,可我又胖又丑,我很自卑。
2、好多人可以很轻松就获得好成绩,我那么用功,也看不到明显进步,我真希望和他们一样聪明。
3、同学们的穿戴都是名牌,而我家里穷,每天荤菜都不敢多吃,我总觉得在同学们面前矮人一截,不能平等。
4、我是父母在此地打工的外地生,我不愿主动与本地生交流,因为我觉得本地生在我们面前有很强的优越感。所以我总独来独往,感到很自卑和孤独。
5、虽然我成绩优秀,但我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学们交往,见到老师更是害怕得老鼠见猫似的能躲则躲,所以我没什么朋友,老师也觉得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学生,我真是羡慕那些活泼开朗的同学啊!
6、我相貌平平、成绩平平、能力平平 ,一切都太平凡,老师的眼光也从来不落到我的身上,我觉得我做任何事都没什么信心。
类似这样的话还有很多,而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过分自卑心理普遍存在的广泛性,它不仅只存在于我们通常认为的差生中;同时我们也不难感受到,在他们年轻活泼的笑脸背后原来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要缓解他们这样的心理压力,就必须弄清楚他们产生这样心理障碍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我们细细探究一下他们所表现的过分自卑心理的困惑,不难发现他们的心理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个体身心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首先是个体身心因素。人们常说“盲者多疑,哑者多嫉,残者多惧”,大凡生理存在缺陷的人,他们的情感神经就异常敏感,在社会环境中总是特别容易受到伤害,从而造成心理上自惭形秽的感觉,最终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就发生在我身边,他年龄跟我相仿但经历却令人惋惜:A某幼时生下来双脚就有点残疾,走路吃力较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感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使他难受,他越来越害怕别人看他的眼光,总觉得别人在嘲笑他。虽然他经过努力拼搏终于考上了一所电大,我本以为他阳光灿烂起来,不想学校里世俗的陌生的异样的眼光使他内心不堪重压痛苦至极。于是他越来越自闭,越来越沉沦,学业还没毕业,他就逃回家里,整天呆在屋里……
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女孩子比较关注容貌,当她看见别的女孩因为漂亮而倍受宠爱之后,就希望自己也漂亮可爱、受人夸奖,可当她发现事与愿违时,就难免相形见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理想我”与“现实我”严重失调的结果。
其次是家庭因素。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见家庭因素的复杂性。有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据苏州教科院研究表明:苏州市区和郊区共有78.9%的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样样争第一”。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使得孩子的好胜心太强,经不起失败,一旦失败,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现代版“陪太子读书”现象越来越普遍。据我调查了解,就在我们梅堰中学好多学生的父母,为了使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这些父母不惜代价在中学周边买房,租房专业陪孩子读书,造成这些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使他们觉得:一旦失败,那就会无颜见爹娘。所以,这些孩子容易自卑。
家庭氛围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据上海市家庭研究会的一项课题研究发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的氛围关系密切:家庭氛围和谐,子女往往乐观向上;家庭氛围紧张,子女往往郁郁寡欢,精神脆弱。特别是“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由于父母为了生计,无法照顾到子女,使得这些学生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缺少了关爱,缺少了满足。这部分学生在学业上也差人一截,那么在心理平衡上明显的失衡,导致“破坛子破摔”的心理极其严重。据本人对所教的班级学生调查了解发现:出现上述精神脆弱者、郁郁寡欢者、破坛子破摔者案例不在少数。
最后,教师的轻视或忽视是学生产生自卑原因的一重要原因。我们常常听到部分老师对学生这样评价:“你怎么这么笨”,“你这辈子还有什么希望?”,“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等等带有轻视讽刺的口吻话语,其后果造成这些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反叛。长期的语言刺激,使学生误认为自己真是一个“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之人。心理学家阿德勒小时侯读书时,被数学老师公认为“低能儿”,但有一次,阿德勒竟然做出了一道连数学老师也不会的题目。他才发现,自己不是老师认为的那种“低能儿”,最后他成为校园里屈指可数的数学佼佼者。
“一碗水难端平”,好多教师往往要执教好几个班级,每班都有五六十号学生,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确实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普遍现象就是那些表现特好和表现极差的学生都是老师关注的重点,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就会被老师无意识的忽视。在这批学生里,有些受到赏识与关注时,才会努力学习,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那产生自卑不可避免了。
针对上述造成学生过分自卑的种种原因,我们应扫除学生的这种自卑的心理障碍,努力树立他们的自信,那么如何使初中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树立自信呢?扼腕沉思。于是笔者尝试联系自己的几年教学经验,肤浅的谈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以下三个颇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许多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就是无意识的喜欢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较,总觉得己不如人。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自己没有发现,不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我担任初一的班主任时,普遍发现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不是很自信,于是我开了个相关主题班会《其实我也很不错!》。刚开始时,学生们拘谨的很,场面似乎凝固起来。于是作为班主任的我率先发言:“我虽然很矮,但我非常自信……。”台下倏地活跃起来。一胖胖的男生红着脸说:“我虽然太胖,但自己很有力。”另一女生道:“我虽然普通话不是太好,但自我感觉英语的口语特棒。”“我数学经常不及格,但体育每次都是优。”……学生们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自己一跳。自信的言语溢于脸上、手足间。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启发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还要能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我真行!”这样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奔头,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促成其健康成长。
其次,给孩子表现机会。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成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比如1.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一般学校每学期都有很多的竞赛活动: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书画竞赛、数学竞赛等活动,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班级集体荣誉感,是提高其自信一种有效手段。2、鼓励学生走向讲台。讲台不仅是教师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的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表演、演讲、回答问题、解决疑难问题……3、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如果教师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例如管理卫生、负责纪律、值日、负责美化教室……如果我们老师都能有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处处给学生着想,创设条件给予孩子表现机会,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既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又能激发学生自信火花。
最后,让孩子感觉到爱。其实父母的缺爱或过分的宠爱都有可能使个别孩子失去了示爱的权利和机会,可想而知孩子那种自怨自艾的心态: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蜗居式的避免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因此没有了爱的实践,面对班级的荣誉,他人的安危熟视无睹,久而久之,自信心就变得麻木,就变成了自卑的沙漠。二(7)的B某就属于上述症状,上课打“伏击”,作业打“游击”,班级活动打“退堂”。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我翻着学生的花名册,B某的生日年月跃到眼前,我眼前一亮,有了!班会课正在进行。麦香园的老板拎着一盒蛋糕走进我们教室,打破了上课的宁静,惊讶的学生纷纷露出疑惑的眼神议论着老板手中的蛋糕,并望着我。我微微一笑。麦香园的老板走到B某的面前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有人祝你生日快乐,努力学习!”B某一时没有思想准备,抱着送来的蛋糕,竟傻傻的看着讲台上的我。我随即做了一口势,班级里瞬时响起了祝你生日快!祝你生日快乐……歌声!这时B某脸上红红的,但眼里明显有湿润的泪。从那以后,B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
心理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生活,着眼于心理健康的保持与维护,自我认识的促进与加深,以及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致力于一个 “心理人”的培养。这和新课程的精神是一脉相承,愿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扎扎实实的把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真正的融入到我们日常教学当中去,相信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
空白文本框3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