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快乐先生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2-5 10:52:12 | 点击次数:1133次 |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伤仲永 教者:余国福 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1)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情感目标: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难点:
(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学前准备:
1、阅读以下文学常识: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2、注音:
隶( ) 扳( ) 谒( ) 邑( ) 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
3、熟读课文,结合注解说说课文大意。
导入新课:
一、检查课前准备
二、听课文朗读,再齐读课文。
三、明确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 : 奇: (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3)父利其然也 : 利:
3、明确重点词语词义:
①世隶耕 隶: ②未尝识书具 尝:
③并自为其名 为: ④指物作诗立就 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 ⑥或以钱币求之 或:
⑦环谒于邑人 环谒: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⑨泯然众人矣 泯然: ⑩受之于天 受:
⑾贤于材人远矣 贤: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
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1)忽啼求之: (2)借旁近与之:
(3)余闻之也久: (4)不能称前时之闻:
(5)卒之为众人:
于:
① 环谒于邑人: (2)于舅家见之:
② 贤于材人远矣: (4)受于人者不至:
其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然也:
四、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8、赏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感悟本文笔墨凝练、言简意赅的效果。
从全篇来看,行文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五、合作交流,在小组展示,小组再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小结。
达标检测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课后作业(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邑人( )环谒( )不能称( )世隶耕( ) 泯然( ) 或以钱币乞之( )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即书诗四句( )
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 )环谒于邑人( )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
1.父异焉( )2稍稍宾客其父( )
3.父利其然也(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
5.邑人奇之 ( )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理解其多种含义:
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 )
余闻邑人奇之 ( )
之也久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
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父利其然也( )
其受之天也( )
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或以钱币乞之( )
于: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5.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 家、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7.《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
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
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
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
六、个性化备课:
七、教学反思:
(一)参考答案
1.(l)曾经 (2)完成(3)相当(4)渐渐 2. 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 , 个平庸之人。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二)参考答案1. yì yè chèn lì mǐn qǐ
2. 属于 曾经 立即 题上 同乡 拜访
3. 异:对……感到诧异。 宾客:当作宾客。 利:以……为利。 扳: 同“攀”,牵引,通假字。 奇怪:以……为奇,意动用法。
4.
之:诗 方仲永作诗 这件事 的
其:他的 作诗获利 方仲永
以:把 用
于:向 在 比
5.北宋,政治,文学
6.①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②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7.D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