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张孟君数学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12-6 22:33:39 | 点击次数:613次 |
“探索图形”评课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12号评课选手,我叫张孟君,来自东安一小实验学校。
首先感谢三多亭小学的孩子们和郭老师的精彩课堂表现。很荣幸能为这次赛课的唯一一位帅小伙老师评课。俗话说:红花要靠绿叶衬。如果说赛课的女教师是一朵朵红花,那郭老师就是一片光鲜透亮的绿叶。不但衬托了红花,更是独显了自己。是大赛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郭老师的课上得太棒了。可谓是精彩纷呈,亮点频现。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猜谜语,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郭老师一开始上课就让学生猜喜欢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猜测,吸引学生。
你们猜切开后会出现哪些情况,这样学生很乐意去思考。
2、充分高效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作用。
郭老师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根据小学生学数学立体图形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为着眼点。课件展示后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从而进行探索,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特别是通过棱长3cm、4cm、5cm的正方体3个面,2个面,1个面涂色的直观演示,还有切开后的正方体内部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动态演示,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直观形象,真正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突出了本节课“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的重点,突破了本节课难点。
3、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郭老师以学生为本,抓住了孩子们的特点,为孩子们创造探索的空间,吸引学生观察、发现、想象、研究。在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获得了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而体验成功探索带来的喜悦。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整个课堂因为老师创造的学习环境轻松、和谐,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三维目标。
4、整个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先是棱长2cm—3cm—4cm—5cm—6cm的学习与探究,由外部到内部不可见的规律的发现,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与神奇。
5、引导学生自己提问大胆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郭老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让学生自己说出想研究的问题比老师自己让学生研究要好得多。在学生找完外部规律之后,学生最好奇内部没涂色的小正方体有什么规律。郭老师没有自己提出问题,在这里让学生自己提问。可谓做到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6、老师的评价与激励做得到位。在课堂上始终注意鼓励与表扬学生。
值得探讨的地方:
1、能不能把课件进行改善,增加动态演示,演示时显得更直观、生动一点。把顶点处的小正方体演示成真正切割下来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感觉更真实、真切一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涂涂色,一味地演示学生看多了也很累,整个过程有26张灯片,学生容易疲惫。提问:至少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学生回答后,可以提问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 学具能拆开,是能活动的就最好了。
3、当学生说出3面涂色的是8个时,学生说得好,老师应该追问一句就更好了。问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4、在学生探究棱长3cm的正方体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不但要给他们创造空间,更要給他们足够的时间,这样探究才是有效的,这样学生表达才能到位。
5、探索规律时,用(3-2),(4-2),(5-2),再乘棱长与面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数据到n时,这里让学生再次探究与讨论交流就更好了。
注:这是在永州市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及现场评课比赛,点评江华县沱镇二小郭孙雪老师的课的讲话。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