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马小兵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7-8-27 16:05:28 | 点击次数:528次 |
第二课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 ,你喜欢哪个季节?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听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1.介绍文学常识
结合课文解释: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2.解题: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第一段,师生评点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作者是用对比手法写出这一特点,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2、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3、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4、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四、拓展提升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2、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晒”“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
3、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情景交融
运用修辞手法
五、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 ) 宽敞( ) 地毯( ) 狭窄( ) 髻( ) 水藻( )
2.解释加点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①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慈善的冬天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④那些小山太秀气
六、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七、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东安的秋天。
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以主体参与的程度作为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通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虽然这次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很高兴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