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xiaoou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8-4-10 14:11:53 | 点击次数:527次 |
《社戏》教案
教材分析 |
|||
本文节选自鲁迅《社戏》后一部分,描写了作者童年在江南水乡看“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和留恋。一篇诗情画意的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醇厚的人情,文中处处洋溢着温馨,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充满生趣,它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图景”。鲁迅很早离开故乡,故乡给予他的并非温馨的回忆,其间还有许多不幸与白眼,鲁迅对故乡却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感情,名为“社戏”,小说并未直接写“我”小时所看到的“社戏”,而在小说的开头讲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的两次看戏经历。那两次戏没有看好,因为戏园里纷扰、嘈杂,让人不得舒心,不得愉悦,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没有情感交流,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的混乱,沉闷,世故,污浊。这与“我”在平桥村自然率直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正是通过一曲对故乡之美的颂歌,传递自己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理想的追求。 |
|||
学情分析 |
|||
丰富深邃的文化艺术对初中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老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有些问题需要老师的点拨,启发学生思维,让其小组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语言,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美和深邃内涵,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
|||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
|||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风景美、人情美,欣赏语言美。 2、鼓励质疑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风景美、人情美,感受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悟作者追寻自然之心,启发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风景美、人情美,感受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 2.在朗读中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追寻自然之心,启发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1.导入激趣 |
由《鲁迅的遗憾》导入 鲁迅说曾说过,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第一回是民国元年初到北京的时候,一个朋友对他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于是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眼前闪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座位是一条长凳,又窄又高。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得毛骨悚然,觉得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于是出来了。第二回是湖北发生水灾,谭叫天等明星举行义演,募集救灾款,于是鲁迅花两块大洋的高价(至少相当于今天200元)买了一张戏票,去“第一舞台”看明星演戏,但看后大失所望:唉,还不如小时候在家乡看的免费的“社戏”好!于是写了《社戏》一文,回忆少年时代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社戏”的情景。结尾感叹: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看到过那么好的戏! |
认真倾听《鲁迅的遗憾》。 |
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
2.品社戏 |
1.学生回顾小说常识, 老师讲解什么是社戏。 2.播放《社戏》音频。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戏真的好看吗? (2)细读“船头看戏”部分,发现戏台之外的“好”。 |
回顾小说常识 听录音,思考问题; |
抓住文眼句,提纲挈领组织教学。 |
3.品人物 |
读“月下偷豆”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人”,并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明理由。 |
1. 自由放声读“月下偷豆”部分,找出最喜欢的人物,并能陈述理由。 2. 在老师的指导下情感朗读课文并小结人物形象。 |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人情美。 |
4.品环境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该是怎样的山山水水养育了如此纯厚质朴、率真鲜活的孩子? |
生跳读课文,寻找出文中写自然风光和民风人情的句子。 |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文章的风景美。 |
5.悟情感 |
1. 作者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群淳朴的人们,这样一片乐土呢?(补充“社戏”有关资料) 2.你读懂了平桥村孩子们怎样的生命形态或境界? 3.齐声朗读能表现“自然之境”的文中语句来结束学习。 |
补读社戏有关资料,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
通过引入材料,补读“社戏”,带领学生真正读懂鲁迅先生。 |
6.小结 |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
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 |
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
板书设计 |
|||
社戏 鲁迅 戏好? 人好 ! 景好!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我在本课教学中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风景美、人情美,欣赏语言美。在品人物环节中学生能够揣摩人物心理进行表情朗读,在品读景物环节中也能读出感情。 但在悟情感环节中可能我的指导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还不够深刻。 |
|||
教学反思 |
|||
1.提纲挈领,有面有点: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整体感知,抑或是局部探究、总结深化,都紧紧围绕文末一段进行,使它成为贯穿全课的一条红线,伴随着理解的深入,反复地触摸、玩味。在分析中,引导学生在“好”字上着力,这正是小说的关键。对这种长篇幅的经典小说,这种方法,的确能使教学避免琐碎、零散。 2.“牵”的痕迹过浓:设计似乎过于求工,过于注重整体性,前三段的衬托作用未涉及,很多精彩的动词未涉及。 3.在悟情感环节中,我的处理有些急躁,未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展现的时间,导致部分学生对生命形态的思考和认识还不够深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