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训练)
上传:xiaoou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8-6-12 14:35:14 点击次数:526次

 

第四单元 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训练)

总分数 0分   时长:不限

题型

单选题

综合题

题量

8

2

总分

0

0

 

 

一、选择题 (共8题 ,总计0分)

1.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赤壁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①④

2.寿县(安徽境内)城北的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绵延30余千米,南临淝水,北濒淮河,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于此。与此相关的历史成语典故是 (  )

A. 破釜沉舟

B. 草船借箭

C. 三顾茅庐

D. 草木皆兵

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除了汉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政权外,少数民族统治阶级也建立过统一北方的政权。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过北方的是 (  )

①前秦 ②西晋 ③北魏 ④蜀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都重农抑商

B.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5.观察下边的《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的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6.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  )

A. 西晋、东晋

B. 隋朝、唐朝

C. 北宋、南宋

D. 元朝、明朝

7.李白的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床”指的是“胡床”。它的出现 (  )

A.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

B. 使前秦的统治很快土崩瓦解

C.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D. 导致北魏政权走向衰落

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共2题 ,总计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淝水之战前苻坚对战争形势的分析

(苻)坚曰:“……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1).材料中,苻坚的话流露出一种什么情绪?它对战争会产生什么影响?

(2).请写出战争发生的时间及交战双方。

(3).淝水之战中所留下的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多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被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筑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第四单元 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共8题 ,总计0分)

1.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赤壁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①④

【解析】略

【答案】D

2.寿县(安徽境内)城北的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绵延30余千米,南临淝水,北濒淮河,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于此。与此相关的历史成语典故是 (  )

A. 破釜沉舟

B. 草船借箭

C. 三顾茅庐

D. 草木皆兵

【解析】

【答案】D

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除了汉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政权外,少数民族统治阶级也建立过统一北方的政权。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过北方的是 (  )

①前秦 ②西晋 ③北魏 ④蜀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略

【答案】C

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都重农抑商

B.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

【解析】略

【答案】D

5.观察下边的《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的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解析】略

【答案】D

6.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  )

A. 西晋、东晋

B. 隋朝、唐朝

C. 北宋、南宋

D. 元朝、明朝

【解析】略

【答案】A

7.李白的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床”指的是“胡床”。它的出现 (  )

A.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

B. 使前秦的统治很快土崩瓦解

C.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D. 导致北魏政权走向衰落

【解析】略

【答案】A

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解析】略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共2题 ,总计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淝水之战前苻坚对战争形势的分析

(苻)坚曰:“……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1).材料中,苻坚的话流露出一种什么情绪?它对战争会产生什么影响?

(2).请写出战争发生的时间及交战双方。

(3).淝水之战中所留下的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解析】

       (1)

       (2)

       (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 (1)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苻坚的骄傲轻敌导致在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第 (2)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 (3)问,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的角度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导致在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

       (2)时间:383年。双方:前秦与东晋。

       (3)淝水之战中所留下的教训,对现代战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战争的形势和手段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因此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不会改变。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与教训对于现代的战争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多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被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筑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解析】

       (1)略

       (2)略

       (3)第 (1)问,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修筑长城的史实。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征发大量民工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长城的修筑保护了中原农业的发展,开发了边疆,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进攻。第 (2)问,考查“五胡”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内迁的“五胡”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各族人民的交往中,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方面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出现了图中所示西晋时期方凳和胡床被汉人使用的现象。材料三中提倡使用汉语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之一,其目的就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北魏的统治。第 (3)问,考查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秦汉到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时战时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和平相处、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答案】

       (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南下。

看法:修筑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要求答出两层意思,说法相近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氐、羌。 (写出任意两个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从民族之间的对抗到各民族逐渐交融。 (意思相近即可)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