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gxda147369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10-24 7:31:18 | 点击次数:692次 |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代谢与酶
一、细胞代谢与酶
1、细胞代谢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活细胞。作用:生物催化剂。化学本质: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发现:发现过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发现的意义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
(1)PH: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三、实验见百汇课堂
1、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简式
⑴ATP的结构简式:A—P~P~P,简式中“A”代表腺苷(即腺嘌呤核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表示普通磷酸键。
⑵结构特点: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的条件下易断裂
(伴随能量的释放),也很容易重新形成(伴随能量的储存)。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形成:
ATP ADP+Pi+能量
⑴此反应式中“能量”的含义
当反应向右进行,能量来源于高能磷酸键 中含有的能量,能量去向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当反应向左进行时,能量主要来源于呼吸作用,能量去向是形成高能磷酸键。因此,两者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变化是可逆的,而能量是不可逆的。
⑵转化的意义:
①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ATP在细胞内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这样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这对于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②ATP是生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 直接来源,是生物体细胞内流通着的“能量通货”。
⑶ATP的生成途径
人和动物:形成ATP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ATP合成的场所_________
绿色植物:形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①在动物细胞中,形成ATP需要能量,该能量主要由 有氧呼吸 作用来提供,也可由
无氧呼吸来提供,也可以由其它高能化合物的分解来提供。
②在植物叶肉细胞内,形成
③合成ATP的主要来源是 呼吸作用 ,而ATP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化学反应 ,最终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
或 其它物质 ,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二、有氧呼吸:
(一)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 能源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 大量能量 的过程。
(二)总反应式: 。
(三)过程及场所
阶段项目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场所 |
细胞质基质 |
线粒体基质 |
线粒体内膜 |
反应物 |
1葡萄糖 (C6H12O6) |
2丙酮酸 (CH3 COCOOH)+6H2O |
24[H]+6O2 |
生成物 |
2丙酮酸+4[H] |
6CO2+20[H] |
12H2O |
产生ATP数量 |
少量(2) |
少量(2) |
大量(34) |
氧的关系 |
不需氧 |
不需氧 |
需要氧 |
填空:①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利用发生在 第二阶段 ,水的产生发生在 第三阶段 ,氧的利用发生在 第三阶段 ,CO2的产生发生在第二阶段。因此,CO2中的氧来自 葡萄糖 ,生成物水中的氧来自 氧气 。
②有氧呼吸过程中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有 第二、三两阶段 ,释放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③有氧呼吸过程中能产生[H]的步骤是第一、二两阶段,产生的[H]的作用是还原O2,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产生[H]的步骤是 光反应 ,产生的[H]的作用是还原 C3 。
(四)能量变化:1mol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2870kJ,但只有l161kJ的能量转移到ATP中,能量转移率是40.5%。
三、无氧呼吸
(一)概念:细胞在 缺氧 的条件下,通过 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 乳酸或酒精与二氧化碳 ,同时释放出 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过程及场所:
|
场所 |
反应物 |
生成物 |
产生能量 |
是否需氧 |
第一阶段 |
细胞质基质 |
C6H12O6 |
CH3COCOOH [H] |
少量 |
不需 |
第二阶段 |
细胞质基质 |
CH3COCOOH [H] |
酒精、CO2或乳酸 |
不产生 |
不需 |
填空:①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在 细胞质基质中 产生的。
②不同的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不同的产物(如:酒精和CO2、乳酸),原因是不同生物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动物无氧呼吸生成物是乳酸;一般植物组织无氧呼吸生成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生成物是乳酸菌呼吸作用生成乳酸,马蛔虫呼吸作用生成 乳酸 ,酵母菌呼吸作用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或酒精与二氧化碳 。
③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有CO2产生,就一定不是乳酸发酵;只要有水产生,就一定是有氧呼吸 。
(三)无氧呼吸反应式:
① ② 。
(四)能量变化:1mol葡萄糖不彻底氧化分解形成乳酸,所释放的能量是196.65 kJ,但只有61.08 kJ能量转移到ATP中,能量转移率是31%。
填空:(1)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原因是形成的 酒精或乳酸 中,仍贮存着大量能量。(2)氧化分解相同数量的呼吸底物(主要是葡萄糖)释放的ATP数,无氧呼吸∶有氧呼吸=l∶19;产生相同数量的能量,所需葡萄糖量无氧呼吸∶有氧呼吸=19∶1;产生相同量的CO2<, /sub> ,所需葡萄糖量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 。
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
不同点 |
场所 |
主要在线粒体中 |
完全在细胞质基质中 |
条件(氧、酶) |
需氧和酶 |
不需氧,需酶 |
|
物质变化
|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 二氧化碳和水 |
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形成 乳酸或酒精与二氧化碳 |
|
能量变化 |
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
|
相同点 |
联系 |
第一阶段 相同 ,都是在 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
实质 |
都是将 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①若某种生物吸收O2的量和放出CO2的量相同,则该生物进行 有氧呼吸 ;若某种生物不吸收O2 ,但放出CO2,则该生物进行 无氧呼吸 。
②若某种生物吸收O2的量比放出CO2的量少,则该生物一部分进行有氧呼吸另一部分进行无氧呼吸 。
五、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 |
进行部位 |
叶肉细胞、幼嫩茎皮层细胞等 |
所有活细胞 |
反应场所 |
叶绿体 |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
反应条件 |
光、色素、酶 |
酶、 |
物质转变 |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同时形成大量ATP |
能量转变
|
将光能转变成储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
实质 |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联系
|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用于分解的物质和O2,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和用于产物运出等的动力(能量) |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等量关系:实际光合速率=可见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 从外界吸收的CO2 + 呼吸释放的CO2 = 释放到外界的O2 + 呼吸消耗的O2
六、影响植物呼吸速率的因素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内部因素
1.不同种类的植物因遗传物质不同呼吸速率不同,一般来说陆生植物 快于 水生植物,阴生植物慢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一般来说幼苗期和开花期呼吸速率 较快 ,成熟期呼吸速率 较慢 。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生殖器官快于营养器官,幼嫩组织 快于
衰老组织。
(二)环境因素
1.温度:细胞呼吸在最适温度(25℃~35℃)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受抑制。
填空: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降低时,体内的呼吸作用强度将 减弱;而恒温动物在外界温度降低时,为维持体温恒定,需分解更多的有机物,体内呼吸强度将 增强。
2.O2的浓度:(如上图)在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 无氧呼吸 ;浓度为10%以下,进行两种呼吸作用 ,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 。
(1)绿色植物在完全缺氧条件下进行 无氧呼吸 。大多数陆生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酒精和二氧化碳 ,而酒精对植物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大多数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但水稻较适应生活在水生环境(为什么?)。本身耐受无氧呼吸的能力就较强,另外地上部分可将氧气部分运输至地下。
(2)在低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无氧呼吸,但氧气的存在对无氧呼吸有 抑制 作用。
应用:
①生产中常利用降低 氧气浓度 ,能够抑制 有氧呼吸,减少 有机物的消耗。
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从果蔬保鲜角度分析氧气的浓度应控制在5%左右,在5%左右时细胞呼吸强度较 弱 ,有机物消耗较 少 。即应将氧的浓度控制在呼吸作用最低点,原因是温度降得太低,植物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酒精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影响蔬菜水果的贮藏保鲜。
②施肥后,适时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肥效。(原因是:a.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促进硝化细菌的作用;c.抑制反硝化细菌的作用)。
③酵母菌发酵生产中,先通入空气,目的是 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其快速繁殖;然后密封,目的是 抑制有氧呼吸,促进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CO2的浓度
规律:①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可以分析得知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CO2浓度增加,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 抑制 作用,呼吸速率会 减慢 。
②CO2的浓度增加,会降低细胞内的pH值,使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也会下降。
应用:冬季,在北方利用地窖储存大白菜,可延长大白菜的保鲜时间,原因是大白菜呼吸作用消耗地窖中的氧气,使O2 ↓、CO2 ↑,呼吸作用下降。(在下地窖前应注意先打开地窖口,过一段时间才可下去。)
4.H2O
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含H2O量越多,呼吸作用越强
应用:储存种子时,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种子的呼吸作用降到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同时,也可避免因呼吸放热引起种子发芽、霉变)。但要注意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如温度、湿度等不同,种子含水量的控制应不同。
填空:①干种子中水多为结合水,因此呼吸作用强度 较低 ;
②长时间水涝地时,植物烂根的原因是水涝时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七、不同状况下,植物代谢特点及代谢相对强度的表示方法
1.黑暗状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⑴代谢特点:此状态下植物从外界吸收O2 ,并将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体外(如图甲)。
⑵呼吸作用相对强度可用如下三种方式表示:
A.用植物重量(有机物)的减轻量表示;
B.用O2吸收量(或实验容器内O2减少量)表示;
C.用CO2释放量(或实验容器内CO2增加量)表示;
2.较强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⑴代谢特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用m表示)除用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用m1表示)之外,其余的氧气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用m2表示)。
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用N表示)除来自植物自身呼吸作用(用N表示)外,不足的CO2部分从外界吸收(用N1表示)(乙图所示)。分析乙图可知,图乙中有如下数量关系:
m = m l+m 2 ,N = N 1+N 2
⑵光合作用相对强度的三种表达方法:
A.用O2释放量(或实验容器内O2增加量)表示;
B.用CO2吸收量(或实验容器内CO2减少量)表示;
C.用植物重量(有机物)增加量来表示。
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列表比较)
|
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有氧) |
反应式 |
CO2+H2O 光 ───→(CH2O)+O2 叶绿体 |
酶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
氧化还 原反应 |
加[H]还原的同化过程 |
脱[H]氧化的异化过程 |
[H]供体 |
H2O |
葡萄糖、丙酮酸、H2O |
[H]受体 |
C3 |
O2 |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如: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4、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5、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6、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7、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8、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9、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