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必修三 - 人教 - 综合 - 综合 -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3
上传:gxda147369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10-30 10:53:28 点击次数:846次

必修3

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知识网络】

www.gkxx.com

【单元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本题考查人无氧呼吸的产物及人体中的酸碱缓冲物质。在长时间运动或进入高原等缺氧条件下,人体部分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酸性物质——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引起pH的略微下降,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血浆中的NaHCO3

【答案】B

2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血红蛋白 葡萄糖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二氧化碳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乙酰胆碱 尿素 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细胞内或消化道内。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

【答案】B

3(2011·西城模拟)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各项生理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是(  )

A.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

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解析】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都发生在细胞内,抗体消灭抗原在内环境中。

【答案】A

4、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解析】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的时候,内环境稳态就处于失调状态。

【答案】B

5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酸碱平衡 NaK平衡 血糖平衡 体温调节

蛋白质平衡 CO2O2平衡

A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内环境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成分都达到相对平衡,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D

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答案】C

www.gkxx.com7(2011·梅州检测)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  )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解析】通过题图可知,随着X的增加,Y值逐渐减少;前者随后者的变化即后者为X轴,前者为Y轴。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加,胰岛素浓度也增加。

【答案】C

8、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                         D③②①③

【解析】脂类物质经组织液进入上皮细胞,然后被小肠绒毛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再进入组织液。

【答案】D

9(2011·烟台模拟)二氧化碳是调节人体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下面列举了因动脉血中CO2含量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形成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

B.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

C.呼吸运动(肺换气)加深加快

D.血液中的CO2被迅速排净

【解析】CO2是调节呼吸的一种有效生理刺激,使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运动加深加快,但只能降低血液中的CO2的浓度,而不能被迅速排净。

【答案】D

10、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的相关内容是(  )

www.gkxx.com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可以相互渗透,只能向渗透,只能向渗透,则可推知为血浆,为淋巴,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为细胞内液。

【答案】B

11(2011·盐城模拟)右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www.gkxx.comA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

C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

【解析】可以相互渗透,可以相互渗透,可推知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不存在蛋白质水解酶。

【答案】A

12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人体内环境不仅包括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还有多种指标,如血糖浓度、激素浓度等;稳态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

【答案】A

1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www.gkxx.com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解析】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依据内环境三个组成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C项更为全面。

【答案】C

14、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属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D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血浆与组织液成分的差异主要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不同,因为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且这些大分子物质一般不会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这也反映了毛细血管壁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因此是血浆,是组织液。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过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分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形成的CO2离开肝细胞到组织液要穿过3层生物膜,再经过单层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所以共穿过5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具有2层磷脂分子。

【答案】C

1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www.gkxx.com【解析】由题意,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O2)

【答案】B

16下图表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www.gkxx.com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

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解析】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而不是血液;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内环境。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C项中表示的三种液体的关系正确。

【答案】A

1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解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AB两项正确。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C项正确。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肠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答案】D

18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会阻碍组织液的生成,不会导致组织液过多形成水肿。

【答案】D

19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0.9%NaCl溶液时,两者的pH变化相同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但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变动,这种动态平衡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所以BC项错误,D项正确。0.9%NaCl溶液是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但血浆中还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可以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当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0.9%NaCl溶液时,血浆的pH变化没有0.9%NaCl溶液的pH变化明显。

【答案】D

20(2011·海淀调考)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了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解析】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分子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量,它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关。废墟下的个体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血浆渗透压增加。

【答案】D

21全运会中,为了延缓乳酸产生,许多运动员采取肌肉按摩措施,下列关于运动员剧烈运动后的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B.运动后组织液的含量会有所减少

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降低

【解析】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不断产生乳酸,产生的乳酸又不断被体内碱性物质中和,所以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运动后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增多,所以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向组织液渗透增多。

【答案】A

22(2011·临沂模拟)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C.血液中 CO2 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加强并将 CO2 排出

D.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血浆 pH 也明显上升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当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血浆 pH 会先略有下降,后变回正常值。

【答案】C

23、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先通过细胞免疫阻止病毒播散,再通过体液免疫来彻底消灭

B.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易导致组织水肿

C.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的血流量增大,以增加热量的供应

D.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解析】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由体液免疫阻止病毒传播,抗体最终将其彻底消灭。在寒冷的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变小,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当血浆含量下降时,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使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B

24、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www.gkxx.com

A. 1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

B.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C.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D.3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析】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5;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协助扩散。

【答案】D

2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最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解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当内环境的成分出现变化时,表明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可能出现了问题。本题中的转氨酶在血浆中的含量是一定的,当转氨酶的含量增高时,可作为肝炎的一项诊断依据;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引起内环境的轻微变动,内环境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可以使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6、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此外,还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

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人体内进入血浆的酸性物质主要有CO2和乳酸,进入血浆的碱性物质主要是Na2CO3。要检测血浆的pH变化要用到pH试纸和滴管。(2)实验分别模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因此实验分两组。每组实验设置血浆组、缓冲液组和蒸馏水对照组。(3)根据血浆中含有缓冲酸碱的物质进行结果预测。

【答案】(1)Na2CO3、乳酸 pH试纸、滴管 (2)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酸(Na2CO3) 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 (3)试管1 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试管1 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27、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www.gkxx.com

(1)a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排泄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1)呼吸 消化 排泄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 (4)神经体液免疫 (5)5

28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

www.gkxx.com

(1)图中ABCD分别表示体液的什么成分? A       B       C       D      

(2)AB液体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的。

    (3)ABC三处液体中O2浓度大小的关系是                              

    (4)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AB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            增多,该激素作用于d过程(d过程表示水的吸收)d过程加强,尿量减少。

    (5)体液中的K’主要存在于            中,Na+主要存在于            中,体液中K+Na+的平衡是通过分泌的            来调节的。

    (6)糖尿病病人尿量多的解释是           

【解析】图中D液体直接注入A液体中,据此,可联想到组织液中的一部分水分、少量蛋白质等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中,再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中。因此D液体应为淋巴,A液体为血浆,由此可以确定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

    在组织中,毛细血管是血浆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BC之间水分交换通过细胞膜。氧气在组织细胞内被利用。因此,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最低,组织液中的氧气向细胞内扩散,血浆中的氧气向组织液扩散。在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体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维持血钠和血钾含量的平衡。糖尿病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过高,由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方式是渗透作用。因此,水的吸收量减少,尿量增多。

【答案】(1)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2)毛细血管壁  (3)A>B>C(4)抗利尿激素(5)C AB  肾上腺醛固酮(6)原尿中葡萄糖含量高,渗透压高,影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