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gxda147369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10-30 19:08:57 | 点击次数:922次 |
章末检测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
难度及题号 |
||
基础 |
中档 |
稍难 |
|
体液与内环境 |
1、3、14 |
5、10 |
|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
2、4 |
6、12 |
13 |
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及其意义 |
7、8、11 |
9、15 |
16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 D.淋巴
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体液总量的左右)和细胞外液(占体液总量的左右),故选B。
答案 B
2.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解析 血浆、组织液与淋巴间离子及小分子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组织液、淋巴中几乎不含蛋白质。
答案 B
3. 当我们的皮肤受到轻微创伤时,受伤部位会出现青紫且局部水肿,如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1破裂且c液外流,b液渗透压升高
B.1破裂,a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
C.2破裂,b液外流,c液渗透压升高
D.2破裂,b液外流,a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 皮下青紫是因为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含血细胞)外流,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后,进入组织液的水量增多,造成组织水肿。
答案 B
4.(2011·湖南岳阳模拟)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解析 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中含有的物质很多,比如氧、尿素、蛋白质、Ca2+、脂肪、葡萄糖、氨基酸、二氧化碳、Na+等,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胃蛋白酶和呼吸酶是细胞内的物质。
答案 A
5.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壁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解析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
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
答案 D
6.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解析 肌肉注射时,一部分药液从肌肉组织间隙液(组织液)进入人体静脉血液,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细胞周围,进入组织液;一部分药液从肌肉组织间隙液(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经淋巴循环再进入血液。
答案 C
7.(2011·临沂检测)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人体血浆的pH通常是7.35~7. 45
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解析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中蛋白质渗出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含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故D项错。
答案 D
8.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产生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解析 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原因是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其中乳酸钠随尿排出,碳酸分解成CO2和水,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使pH基本不变。
答案 D
9.下列关于稳态的实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可以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
解析 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A项可以实现血浆pH相对稳定,B项可以实现内环境废物量的相对稳定,D项可以实现血浆中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三项均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调节过程。C项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只能使内环境中的CO2含量增加,不利于稳态的实现。
答案 C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外液的特点。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项A、B正确。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C项正确。组织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直接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D错误。
答案 D
1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37 ℃左右
解析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人在非常炎热或非常寒冷的环境下可能无法完成体温调节的过程,因为体温调节是有限度的,故选D。
答案 D
12. 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不同成分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体液的不同成分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间、与血浆间均为双向渗透关系,故b为组织液;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而淋巴液又通过淋巴管回流进入血管,故a为血浆,d为淋巴,c为细胞内液。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2011·济南模拟)下图中a、b、c表示三种体液,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中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将导致体液________增多。
(2)核酸水解的初级产物是________,共有________种。若要观察DNA的分布,可用________染色剂染色。
解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图中a、c、b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其中属于内环境的是a、c。当组织细胞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渗透压变小,导致组织液增多;核酸(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因此核酸水解的初级产物是核苷酸,共有8种,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 (1)a和c c(或组织液) (2)核苷酸 8 甲基绿
14.(10分)(2009·广东高考)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标号所示结构或物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标号)。
(3)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上图中哪部分的液体增多所致?[ ]________。
(4)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此病对人体有氧呼吸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________阶段。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辨认结构或物质名称,再思考相关问题。
答案 (1)淋巴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 血浆 红细胞 组织液 组织细胞 (2)④和⑥ ①和⑥ (3)⑥ 组织液 (4)⑤ 红细胞 基因突变 三
15.(10分)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图中A、B、C、D代表人体的不同系统,E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A、B、C、D、E所代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中的气体进入C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气体由C进入B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
(3)外界物质通过A进入C的过程叫做________。
(4)空气中的O2通过B、C、E到达组织细胞并参与呼吸作用,至少要经过________层生物膜。
答案 (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环境
(2)毛细血管壁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
(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4)11
16.(10分)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等量的血浆分别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
(1)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计实验步骤时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基本原则,所以首先应该分组、编号(如:甲、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探究思路先测定血浆的pH,再分别滴加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pH的变化,若pH变化不大,则血浆能维持pH稳定,若pH变化较大,则结论与之相反。但要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还需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
答案 (1)缺少对照实验。应再增设一个蒸馏水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2)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前后的pH也基本不变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