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陈洁琼语文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12-26 11:40:17 | 点击次数:948次 |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迈进文学殿堂,领略文学领域无限风光的开端,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阅读是关键。古语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的含义是与其给他现成的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如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呢? 现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语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因为现实生活中,一提及阅读,学生的感受大多是“老师要我读”、“父母要我读”,很多学生由于自身对阅读态度的不端正加之家境的影响,对于购买课外书籍来加强自我知识的积累已无实际动力,久而久之,即养成了对阅读无兴趣的不良习惯。再者就是部分学生阅读意志薄弱,不善利用时间,怕苦怕累。特别农村学校,多数学生从来没有订阅或购买过一本课外书,有的学校逐步建起了图书室,学校天天开放图书室,但主动去借阅的学生也不多,多数时候是语文教师组织班委集体借阅,然后分发下去,其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培养学生兴趣非常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首先要学会课前激趣,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其次是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保持兴趣。因为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另外,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教师安排一定的任务,每周各小组总结活动收获,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句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2、开拓阅读资源,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第一,让图书角充实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充实图书角,加强班级中读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味中畅游。首先,利用学生回收废品所得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的图书;其次,发动班上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自己的课外读物。图书角为学生创造了大量阅读的条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图书角的图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能使学生入神入迷地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就是和高尚的人在交流。
第二,让班干部管理起来。为了充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班干部建立了各种严格的借阅制度。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催还工作。这样给学生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在阅读中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
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阅读莫过于方法的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就可以使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第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文章有详有略,有精彩的片段,又有平凡的叙述,所以要引导学生对与自己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对文章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圈点划句;其他部分可略读,即可先看序言、摘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书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末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要看得快想得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这样有选择的阅读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使整个的阅读能迅速有效,学生阅读的分析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第二,注重阅读的积累。单单的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够的。我们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也适时地教给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使他们的阅读能更为有效。
(1)有选择地进行摘记。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本阅读摘抄本,在平时看书时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名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定期召开“好词佳句搜集展”,还鼓励学生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我们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做摘抄或做笔记等,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们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天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4、提供迁移机会,巩固阅读方法
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到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老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的学习。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教师要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诸如此类的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的学习迁移,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迁移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5、用示范和鼓励,提高语文修养
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喜欢读书,多读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读书,并与学生一起读书,享受读书的快乐,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而学生读的多了,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就会把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一些感受、一些寄托、一些情思,自然地倾诉于笔端,这种写作欲望是学生思想的流露,情感的升华,是无法抑制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们一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创作,一方面帮助他们修改润色,并向报刊推荐。学生习作一旦发表,便抓住有利时机大做文章,进行表扬、奖励,力求以点带面,在班里形成“爱说爱写,能说会写,敢说敢写”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课外阅读,不但写作水平有了提高,而且学生的一言一行也彰显修养,举止文雅,谈吐文明。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课堂走向社会,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之,农村小学各方面条件有限,从阅读材料的获得到阅读氛围的创设,再到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这些都是难题。而为了农村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要不断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