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必修四 - 人教 - 第三单元 - 8 拿来主义 - 教学设计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3-28 15:31:43 点击次数:669次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

预习案

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借助查字典、看注释等方法理解疑难,读准字音。

 2反复诵读,仔细品味相关语句结合课本助读理解课文深意。

一、课本助读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64日,最初发表在6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一些卖国求荣的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3、关于鲁迅的杂文

《拿来主义》是一篇极能体现鲁迅特色的杂文。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正如瞿秋白先生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所言:“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它堪称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文体特点极其明显,即犀利、冷峻、幽默,非常注意形象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4、“且介”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二、预习问题设置

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2、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

 

 

 

 

3、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自测

1、注音:  

(   )  残(   )  如(   )   与(   )  脑(   )  徘(   )

头(   )  进(   )  糟(   )   睡(   )  吝(   )  国(   )           故弄虚(   )暴天物(   ) 高屋建(   ) 礼往来(   ) 冕堂皇(   )

2、改正错别字:

残羹冷灸(   ) 礼上往来(   ) 嘻笑怒骂(   ) 针贬时弊(   )

自栩(   )陷  积重难反(   ) 暴唳恣睢(   ) 祖上荫功(   ) 辨解(   ) 

 陷井(   )

四、我的疑惑

                                                                                         

探究案

学法指导: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化解疑难,理清文章段落,分析思路层次;反复阅读重要语段,体会课文深意。                  

一、合作探究

    问题1: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问题2: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问题3: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  

                                                                              

                                                                             

                                                                                      

二、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古董  徘徊不前  仪节  并行不背  B、摩登  发扬国光    大度   默守成规

  C、辩白  丧权辱国  辨识  磕头贺喜  D、勃兴   勃然大怒  慰籍   概莫能外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  这一造   程可能会成为 纵贯南北  污水网,成为      质工 程。

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自诩(xǔ)    精辟(pì)    吝啬(sè)        殷红(yīn)

    B、磕头(kē)    炽热(zhì)      蹩进(bié)             孱头(càn)

    C、国粹(cuì)   冷炙(zhì)     包庇(bì)        玄虚(xuán)

    D、脑髓(suǐ)   冠冕(guàn)     譬如(pì)        给与(jǐ)1、对“还

二、知识巩固

2、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中“捧”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3、对“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象的议论,不属于比喻的范畴。          

  B.用比喻来描述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不构成比喻论证。

  C.用比喻来说明沦为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      

  D.既有形象的议论,又有比喻的成分,属比喻论证

4、第3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

    A、比喻论证    B、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   D、因果论证

5、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    )。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