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爷爷和小树
教学目标:
1.知识点:① 识记10个生字。② 认识1种笔画“ ”和4个偏旁“冫、刂、人、灬”。
2.训练点:
① 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 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育点: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4.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重点:识字、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2.难点:小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好。
3.教学突破:只有认识了生字,才能正确地把生字和笔画书写出来。导入新课后,教师出示本课要学习的10个生字,告诉学生:“这些小淘气离开了自己的家,请小朋友赶快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帮助他们找到家。”学生听了这个要求后,不但没有认字的压力,而且还因为能帮生字找到家并送他们回家而感到高兴,使其在无意中发现了生字,真正做到了“教育有意,学生无意”的境界,达到教学的自然化、和谐化。课文讲了爷爷和小树间发生的故事,理解“小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好”是难点,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的第二段,还可联系生活经验,说出小树要浇水、除虫才长得好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两个头饰,“棵、穿”的猜字图。
2、要求学生观察校园、路边、生活小区的树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6 爷(yé)爷和小树(shù)
2.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写了谁?(爷爷)还写了什么?(小树)随着出示爷爷和小树”的图片。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全课生字,学会三个生字。
1、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自己指读课文一遍,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然后看田字格范字认读生字的音,最后看读课文一遍。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暖、穿、冷、伞 热”。并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4、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5、.检查朗读。
A.认识自然段。 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先指名读,说全课有几个自然段。(3个)再指名3人按自然段读,读后组织学生按声音清楚响亮和正确的要求评议,订正读错的地方。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句:爷爷、冬天到了、暖和的衣裳;读准多音字“和”以及“不”的变调:爷爷和小树、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爷爷不热了。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6、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三、认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注意读准“穿、伞、暖、冷”的字音。
2.识字记形。
A.复习“木、日、纟、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B.指导认识“冫、刂、人、父、灬”5个新偏旁。(出示这些偏旁,问:你们认识这些偏旁吗?怎么认识的?)找找9个偏旁分别藏在什么字里,借助拼音,看看课文,想想怎样记住它。
3、看图猜字。“棵”(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穿”(上面一个洞口,下面一排牙齿)。
4、记个大概印象。对难字如“暖、热”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记个大概,随着阅读、复现,逐渐巩固。为了精确辨认生字,可安排两项练习。
5、选偏旁、部件卡片组成字读一读。
6、比一比,组词:爷——爸、棵——课、穿——窗。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五、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生字卡片,要求读谁字音。2、听写生字“不、开”。
二、解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段。
A.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出示“一棵小树”图)B.指导朗读,注意停顿。(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学习第二段。
A.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在黑板上出示::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服。
(1)指名读。2)引导理解。
①这句话写了谁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爷爷)写了爷爷做什么?(给小树穿稻草衣裳)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②句子中的“衣服”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到把词放在句子中理解意思的方法。告诉学生要想知道“衣服”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认真读句子,在句子中找答案。当学生经过读句思考回答正确后,教师要在句子中把“衣服”指的是“爷爷给小树穿上的稻草”用线画出来,使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注意了这个联系,就能确切地理解意思。
③看插图(1)问稻草是“穿”上去的吗?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刚学过的方法认真读句子,想想句中把小树当作什么,所以才这么说。
3)指导读。读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服,穿什么样的衣服读清楚。
小树有了稻草衣裳怎样?在黑板上出示第二个句子:小树不冷了。指名读,要强调“不冷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一、二自然段,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先自己试背,然后指名背或齐背。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A.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B.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小树因为有爷爷的关心爱护,才能长得这么粗壮茂盛)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呢?请看图。(出示“爷爷在树下乘凉图”)
C.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质疑解难。
D.交流。四人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小组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相机引导评价。利用学生反馈,重点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E.指导朗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四、五”
四:第一笔“竖”在左半格,行笔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笔“横折钩”起
笔处和“竖”的顶部相连,横行至右上格折转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钩出。第三笔“短撇”和第四笔“竖弯”,都从横上起笔在框内均匀分布。写“竖弯”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最后一笔“横”与第一、第二笔收笔处相连。
五:第一笔“短横”在上半格;第二笔“竖”从“横”中点起笔,行笔略向左斜;第三笔“横折”起笔超过“短横”,向右行笔至右半格与“短横”上下对齐处折笔向下,收笔与“竖”对齐;第四笔“长横”托连第二、三笔,起笔、收笔处超过第三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要斜一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写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读读说说
1、出示课件“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
2、出示“读读说说”中右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 ”。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 ”“漂亮的 ”“雪白的 ”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扩展练习。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弯弯的 ,可爱的 。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板书 5 爷爷和小树
冬天 暖和的衣服
夏天 绿色的凉伞
教后反思:
参考资料:冬季节树木易干旱。为了防止树木因缺水而干枯,绿化工作人员往往采用给树木灌冻水的方法帮助树木过冬。另外,秋冬季,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较大,给树木的根部以上半腰位置涂上白灰(白灰反射阳光,减少温差),可使树木防虫、树皮防冻。对于一些低矮的比较害怕冬日冷风的灌木,绿化人员往往采用在树木西北方设立防风帐的方式,或对灌木进行覆盖等办法帮灌木过冬。最后一种办法是给树木包扎。据介绍,今年我市进城的大树和原有的树木大都适合北方气候,树木耐寒能力都较高。银杏、皂角、五角枫、杨树、柳树等都不需要包扎,惟独一种叫千头椿的树木因表皮光滑需要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