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4-8 16:03:07 | 点击次数:964次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
(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
以清军惨败告终,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2)影响:
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
镇压义和团。
3.过程
(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进犯受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英勇打击侵略者,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德国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结果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
危害 |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 |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
“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
5.影响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图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巧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一条主线: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两个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3)三个特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和“以华治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题一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史料探究]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
材料二
漫画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
(1) 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哪些危害?
(2) 综合上述信息探究,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提示:(1)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拓展升华]
《马关条约》的危害
(1)《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清政府为支付巨额赔款,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3)《马关条约》新开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点训练]
1.“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简单地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解析:选C 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说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引起了戊戌变法,使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发展到政治制度层面。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C。
……主题二 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史料探究]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史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提示:(1)相同点: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同点: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
(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
[归纳总结]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点训练]
2.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解析:选C 从“20世纪的大幕拉开”“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以看出,这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一 |
甲午中日战争 |
命题角度 |
1.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2.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
[典题例析]
[例1]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解题思路]
[答案] D
[题组冲关]
1.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①正确;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正确。②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④发生于《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2.“战斗开始不久,旗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整个舰队就失去了指挥……”针对材料所描述的战况,下列相关叙述最准确的是( )
A.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B.此次战役我方主力丧失殆尽
C.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抢占了朝鲜全境
D.此次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解析:选A 材料中提到的战役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避战保船。日军围攻威海卫,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由此可以看出B、C、D三项不正确,A项符合史实。
考点二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命题角度 |
1.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2.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 |
[典题例析]
[例2]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的关键词是“光绪二十七年”“入都”。
[答案] D
[题组冲关]
3.右图是当时的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各国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
D.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
解析:选A 漫画显示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但显示了中国人民蕴含强大力量,使列强没有完全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故选A。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斗争。提取题干信息:清政府完全听命于侵略者的体现。《辛丑条约》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外国入侵中国,而清政府却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使中国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弱腐朽意侵华背战争结条约》影程度大大加深激 运动背军侵华结条约》影建社会形成
[关键必背]
(1)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中央电视台在插播山东各城市旅游广告时提到威海的刘公岛,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其实刘公岛还承载着一段历史。它承载的历史是( )
A.1894年,日军在此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B.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就是在此打响的
C.刘公岛见证了北洋海军由成立到全军覆没的一段惨痛历史
D.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此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
解析:选C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
2.将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马关条约》被迫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处于长江上游。故选C。
3.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
A.割地的面积 B.列强办厂的特权
C.开放的口岸 D.赔款的数额
解析:选B 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这是以往不平等条约中所没有的。而A、C、D三项早在《南京条约》中就已经出现。
4.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从材料“惟有死守,据为岛国”“图固守以待转机”可以判断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故C项正确。
5.“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故选C。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D 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材料主张对中国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体现这一要求的是《辛丑条约》中“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的条款,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所述条约均不涉及对中国进行军事占领的内容。
7.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解析:选B 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和“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可知材料信息反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的“弱者”是中国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此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即“弱者”成为“木偶”。故选B。
8.如图为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仪”。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中,浑仪曾被侵略者掠往海外,1920年才归还。当年这场战乱所造成的恶果是( )
A.中国的领土所有权进一步沦丧
B.中国完全被西方列强瓜分
C.中国内地被置于列强军事控制之下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八国联军侵华及其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由此可知选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 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材料二 ……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
—— 乔纳森·斯潘塞《改变中国》
(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6分)
(2)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6分)
(3)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外扩张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从列强、朝鲜、中国等方面归纳出有利的外部环境。第(2)问,根据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进行列举。第(3)问,结合义和团在北京抗击外国侵略以及失败的史实回答。
答案:(1)为日本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列强的纵容、支持;朝鲜农民起义;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2)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