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唐明算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7-12-13 9:52:16 | 点击次数:596次 |
《儿童诗两首》教案
【教材分析】
《儿童诗两首》让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学情分析】
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美丽、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呢?(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像花朵一样沐浴阳光……)
2.揭题导入: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以《我想》为题,创作了一首文质兼美的儿童诗,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孩子在春天里美好的愿望,曾经获得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课件出示高洪波的个人简介和照片)那么孩子们会有些什么样的愿望呢?赶紧读读吧!
[设计意图:这个话题对于孩子们而言,是充满着趣味的,在这一环节里,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教师从孩子们的许许多多的愿望中,更真切地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又抓住时机,向学生们介绍了作者。]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愿望变红,并板书四个愿望。)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你觉得 “我”的想法美吗?在“我”那么多的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重点指导学生品读第一节诗,抓住“安、带、牵”这些动词,边读边想象感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师生合作读全诗。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设计意图:在自学过程中将读、思、说相结合,引导学生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以此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儿童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并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小结:
每一小节的结构基本相似,都以 “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用词准确,尤其是动词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全体齐读。
4.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也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你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
[设计意图:仿写有助于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模仿作者的语言风格,自由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抒写,使学生乐于表达,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a.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
b.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小节主要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2.请三名学生分节读诗歌,正音。
3.学生质疑、释疑。重点理解“黑旋风”“浪里白条”“水葫芦”的含义。
4.指名概括各小节的主要内容。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二、赏析诗句,感情朗读
1.再读诗歌,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可以重点抓住比喻句,让学生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如:
①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③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④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3.默读诗歌,边读边想象: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展示图画,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所以根据本诗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画,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三、比较鉴赏,模仿写作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并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了解儿童诗不同于格律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两首儿童诗的表达特点,掌握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根据照片仿照第二首诗描写自己快乐的童年往事,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四、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读了这些诗,你有没有想写首诗的冲动呢?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阅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