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翟艳梅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7-12-21 9:54:22 | 点击次数:561次 |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及纬度变化,了解四季划分,了解五带的划分、分布。
② 理解这些地理意义是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综合作用的结果。
③ 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④ 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2、能力目标:
① 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 能准确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测视图),并能举一反三,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极视图。
③ 运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德育目标:
① 学生能正确认识并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②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步:设疑。
通过复习地球公转的概况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铺垫知识框架,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疑问:地球公转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呢?
第二步:探究。
教师通过各种媒体不断设疑,并向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学生通过听讲、读书自学、讨论切磋、分析综合等方式,参与各种多边活动。在教师总体调控下,学生探究正确结论。
第三步:尝试。
教师提供动手动脑的检测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尝试,解决各种问题。
第四步:小结。
师生通过评议、引申,寻求知识内涵、总结求知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原有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产生学习新目标。
(具体过程如下)
㈠ 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一步:设疑。
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切入,“长到夏至短到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二步:探究。
1、教师利用投影图片《昼夜半球示意图》讲解:在平面测视光照图上,晨昏线所在平面过地心,且永远与阳光垂直。晨昏线把它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弧越长,白天越长,黑夜越短;夜弧越长,黑夜越长,白天越短。学生认真听讲理解。
2、学生读图 “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结合课本上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读书自学、思考琢磨、讨论切磋、分析综合等方式探究搞清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教师适时提供信息和调控。
3、利用活动投影图片,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描述等方式,师生共同进一步明确并掌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第三步:尝试。
1、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教师自制),教师提出有关特殊日期和特殊纬度昼夜长短变化的若干问题,学生运用该段知识思考回答。
2、教师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全体同学参照上一活动自编题目互相提问,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尝试运用这段知识解释说明一些自然地理现象。
第四步: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对课本内容小结、引申。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哪两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哪个地方全年昼夜等长?
北半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如何变化?极圈上和极点上大约各有多长时间的极昼极夜?
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一步:设疑。
从学生切身体会入手,提出问题:
人的影子从早到晚有变化,早晚长,中午短,为什么?
不同纬度地区,同是中午,影子一样长吗?为什么?
同一地方,同是中午,冬天和夏天的影子一样长吗?为什么?
第二步:探究。
1、教师出示《不同纬度太阳光入射角不同示意图》和《上海夏至日、冬至日中午阳光照射示意图》,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纬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纬度相同,季节不同,正午太阳高度也不同。
2、学生读图 “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结合课本上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读书自学、思考琢磨、讨论切磋、分析综合等方式探究搞清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教师适时提供信息和调控。
3、利用活动投影图片,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描述等方式,师生共同进一步明确并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第三步:尝试。
1、用《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教师自制),教师提出有关特殊日期和特殊纬度昼夜长短变化的若干问题,学生运用该段知识思考回答。
2、师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全体同学参照上一活动自编题目互相提问,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尝试运用这段知识解释说明一些自然地理现象。
第四步: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对课本内容小结、引申。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对于正午太阳高度,不论是纬度变化,还是季节变化,我们都可以用“近大远小”来理解。离太阳直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之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综上所述,除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㈢ 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第一步:设疑。
投影图片出示问题: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有何异同?
气候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第二步:探究。
上述问题难度较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通过自学掌握。
第三步:尝试。(省略)
第四步: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进行小结。
无论怎样划分,夏季气候最炎热,因为昼最长,太阳最高;冬季气候最寒冷,因为夜最长,太阳最低;春秋是过渡。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春、夏、秋、冬四季就以一年为周期不断更替。
㈣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第一步:设疑。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五带的有关内容,出示表格,提出问题。
项目 五带 |
分布范围 |
阳光直射情况 |
极昼极夜情况 |
北寒带 |
北极圈至北极点 |
无 |
有 |
北温带 |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 |
无 |
无 |
热带 |
南北回归线之间 |
有 |
无 |
南温带 |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 |
无 |
无 |
南寒带 |
南极圈至南极点 |
无 |
有 |
第二步:探究。
学生自学,完成上表。教师点拨,进行学法指导。
第三步:尝试。(省略)
第四步:小结。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