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翟艳梅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7-12-21 9:53:46 | 点击次数:587次 |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使学生掌握五带的名称及在地球上的分布和产生原因
2.通过学习地球启转、公转规律及其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意义,难点是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产生。
教学用具 地球仪(有条件可准备地球公转演示仪——三球仪)、灯泡光源。
教学提纲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规律
2.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规律
2.阳光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形成
三、五带的划分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 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它有几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地学习这些运动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板书)
一、地球的自转(板书)
[教师讲述]大家知道,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提问]地球自转方向是什么?(自西向东)
[练习]请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从南极和北极上俯视地球运动方向有什么不同。(从北极俯视为逆时计,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要多长时间?怎么来证明?(自转一周时间是24小时,可用太阳两次升起的间隔时间来证明。教师补充讲述自转周期是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间隔。)
[教师总结]
1.地球的自转规律:(板书)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
[提问]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有什么关系?(昼夜更替是由自转产生的。)
[学生演示]完成课本“做一做”。
[教师总结]
2.自转的地理意义(板书)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二、地球的公转
[教师讲述]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教师演示]用三球仪或用灯与地球仪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讲述其基本特点并总结公转规律。
1.公转规律(板书)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轨道形状:近圆形。
轨道面与地轴关系:地轴与轨道面夹角为68.5°,地轴指向北极星不变。
[教师讲述]正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夹角68.5°不变,才使地球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一年中阳光直射点的移动。
2.阳光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形成(板书)
[展示投影片]阳光直射与斜射成因图
[提问]左图是用同一束光以不同的方式分别照射甲地和乙地,哪个地方是直射,哪个地方单位面积受热多,为什么?(甲为直射,甲地单位面积受热多,光线集中。)
[提问]右图表示的是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认真观察并回答:①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直射,哪些地方是斜射?(赤道为直射,其它地方为斜射。)②在地球表面产生直射和斜射的原因是什么?(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讲述]一年中,阳光直射点是不断变化的。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地球公转时阳光直射点的移动。请学生注意观察一年中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阳光直射的纬度。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绘出阳光直射情况的板图
[提问]根据刚才的观察,说出A、B、C、D四幅图表示的时间是什么?(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教师总结]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及其间移动。这四点叫四至点,A是春分,B是夏至,C是秋分,D是冬至,由于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引起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练习]回答课本“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相同的(原因在高中地理中讲述),人们按照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划分了四季。
[教师演示、讲解]教师再次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详细讲解四季的划分和四季的特点。强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练习]解答课本“想一想”中的问题。
过渡 由于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同一时间里不同纬度的地方受到的阳光照射不同,冷热就有差别。因此,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
三、五带的划分
[阅读课文]读课本,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括号内文字为待填内容)
布置作业 用课本“地球公转示意图”总结地球的公转规律,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及四季的划分。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