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gxda147369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8-3 10:04:32 | 点击次数:591次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渔夫的太阳
还要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一个去海岛度假的富翁劝诫一位同在海边晒大阳的渔夫去多打些鱼,这样能慢慢地买一条大船,再努力攒上一大笔钱,然后就可以在海边悠闲地晒大阳了。可渔夫却反问富翁:我已经在晒太阳了,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有一段时间,我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的挫败感。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可总是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以致一时之间心情很糟糕。这时,我从朋友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也觉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的,但很快又发现似乎有些不大甘心,可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驳倒它。
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怀念起玩儿命工作、熬夜学习的日子来了,虽然辛苦,可它是发光的,像是在燃烧自己一样,是耐人寻味的。可平淡的日子呢,很快就失去新鲜感,日复一日,虽然很悠闲,但留不下任何亮点和痕迹,就像我从来没有过这一天,而它就悄无声息地流去了。
当清闲得能感觉到分分秒秒从指间流过时,我害怕起来:这样下去,我的明天在哪里呢?
渔夫的话又在耳边了,他真的是在无忧无虑地晒太阳吗?今天他不用担心饿肚子,可下一顿的口粮呢?也许明天海上就是惊涛骇浪,一个浪头也许就能把他的小船打翻,令他葬身海底,再也看不到初升的太阳了。这样想来,顿时觉得渔夫并不幸福,因为他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富翁自然惬意得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晒不晒太阳。
细细想来,既然渔夫的思想能为那么多人所接受,也自有他的道理,我认为究其根本,可能还是大多数人的内心会有想松懈下来的意识,渔夫的话正好是一个很堂皇的理由,使我们就此停止抑或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甘愿庸碌平凡地消磨一生。
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因了这些论调而从此湮没在俗世红尘里,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是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在我们拥有黄金岁月时,一定不要因难就易,随意放纵自己,一旦松懈,随波逐流,命运就不知在何方了。
多一点危机感,生活就会多一份从容,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晒太阳,相比于渔夫,这更是一种大幸福、大快意了。
(选自《当你害怕时一定要面对》,作者林之)
1.开篇“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有什么作用?(3分)
2.请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反映“我”对“渔夫的思想”的看法变化的词语。(每框限填2个字)(4分)
赞同——( )——( )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
4.在文末画线句子中,作者用“更”字有什么含义?(4分)
5.渔夫的故事的确曾让身心俱疲的作者得到了放松和调整,你怎么看待这个事实呢?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观点。(5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10题。(13分)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
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
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
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
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
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
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怪有位名人说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选文有改动)
6.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7.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8.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3分)
9.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分)
10.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1——13题。
粉丝是一种公害
王小峰
每年的12月8日,全世界的人都会纪念一个人——约翰·列侬。1980年的这个日子,他被发疯的歌迷枪杀,至今杀手还在监狱里服刑。每到祭日前后全世界都会掀起一股纪念热潮。
人们只会用温和的方式来纪念这个冤魂,或者谴责那个失去理智的马克·查普曼,除此之外,大概也只能一声叹息了。倒退20年,中国人知道列侬被枪杀的消息后肯定大惑不解,为什么一个非常热爱自己偶像的人会亲自杀掉偶像?大概资本主义真的堕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按照查普曼当年的供词意思是:我不想让别人跟我一起分享我对他的崇拜。如今,咱们越来越能理解查普曼的行为了,因为他太喜欢列侬了,喜欢一个人,做出什么荒唐的举动都不为过,哪怕是失去理智。
中国内地大约是在90年代初期出现追星族现象的,当时最明显的是香港四大天王,在内地形成了第一批追星族群。那时候,媒体上关于追星族的讨论有很多,尤其是老师们都很担忧追星带来负面效应。现在,当年追星的孩子有些可能都当老师了吧,老师不会再担心追星问题了。90年代初期的追星现象,我们可以解释为新一代人释放个性的结果。因为再早以前,年轻人就像谷建芬写的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想唱歌我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可见追星族现象,至少是个时代的进步。
今天,人们基本上不用“追星族”这个落伍的词汇了,正如这些追星群体的表达方式升级一样,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粉丝”。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些过去处在散兵游勇状态下的粉丝们更容易物以类聚到一起,壮大规模是转瞬间的事情。而且,粉丝们的种种行为也表现得越来越极端,最突出的就是超级女声比赛,当这个马拉松式的电视节目最终成为一场娱乐盛宴后,它终于验证了中国内地的粉丝绝对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粉丝差,而随后的超女演唱会,频频出现粉丝过火的事件,在武汉,连保安都加入了粉丝行列,据说天娱公司的老板王鹏上前维持秩序竟被保安粉丝打倒在地。
更要命的是,不同明星的的粉丝开始势不两立,相互攻讦。如果说当年出现追星族现象是对过去个性的释放,那么今天的粉丝现象则是极端自我主义膨胀后的结果——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这种排他性貌似很合理,可以区别出粉丝们相互之间的身份,但是变成对峙和冲突就成了狭隘心理的表现了。当这些年轻的粉丝们从小就培养出狭隘心理后,这对社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世界上出现的东西不可能你都喜欢,但是你得容许你不喜欢的事物存在,这叫宽容。但是现在粉丝们的种种拙劣表现让人看不出这个社会的宽容性在哪里。
粉丝们表达自己的爱恨已经成了一个时尚,他们可以通过民间组织或互联网把这种滥情方式发挥到极致,所以,不管是爱还是恨,都已经变得越来越让人讨厌,成了一桩社会公害。
11.细读全文,请简述作者写作的思路。
12.探究文意,回答问题。(5分)
①为什么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是个时代的进步? (2分)
②为什么说粉丝现象是一种社会公害?(3分)
13.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谈谈对粉丝现象的看法。(4分)
四、阅读《独立与思考》,回答14——16题。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14.“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5.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3分)
16.“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3分)
五、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5分,每小题3分)
阳光心态
金正昆
心态这个问题,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人是有思想的,人和兽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感情,有思想。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个与别人和睦相处的能力,这就需要一种心理状态平衡。
我喜欢开玩笑,脾气不太好,但我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大爱生气。虽然脾气不好,但是轻易不生气,为什么呢?
我喜欢讲两句话:第一句是,我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意即善待自己。说实话,在人际交往中,别人给你脸色看,别人非议你,这种事情常有,平心而论,哪个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类似这样的事情你要想得通。别人骂你两句,你就会死吗?别人说你两句,你就不活了吗?如果对方提的意见和建议是对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我认为我没有错,而且实践证明我没有错,我何必把对方的非议当真呢?古之先贤尚且有人非议,圣人也对难免被人诟病,何况我等凡人?别人有时候给你脸色看,可能是有原因的。有时候我回家,我老婆就给我脸色看。是不是因为她心情不好呢?给我脸色看就给我脸色看吧,骂我两句就骂我两句吧。我经常给自己台阶下,骂我是看得起我,是她爱我。别人想让她骂,还没有机会呢。有时候,你要善于给自己一个自我调整的机会。
我讲的第二句话是,我从来不拿自己折磨别人,意即善待别人。当你折磨别人的时候,你必遭报应。你对人家不好,人家凭什么对你好?人际交往是互动的,拥有一种健康、阳光的心态,是利己利人的。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哲学家,研究交际哲学的,是个美国人。他跟我讲,有的时候,从宏观角度看,人真的很不容易。他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就按81岁算吧,他把人生分为三段。前一段,就是1岁到27岁,这个阶段叫“没有自由阶段”,也就是无自由阶段,关键词是“[甲]”。别人管你,爸爸妈妈管你,老师管你。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让你睡,你不敢站;让你穿开裆裤,你穿不了关裆裤;让你上幼儿园,你不敢逃学。总之,比较压抑。好不容易到了中间这一段,27岁到54岁,大学毕业了,找到工作了,这个叫什么呢?叫“为别人活阶段”。关键词是“[乙]”。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家有口。上有老人,需要你赡养;下有小孩子,需要你培养。你必需委曲求全,干一些不想干的工作。广义上讲,是为社会作贡献;狭义上讲,就是养家糊口。好不容易到了最后一阶段了,54岁到81岁,熬出来了,孩子被你养大了,老人也被你送走了,差不多了。然而却不好了,不好在哪里呢?体力和精力不支,智力也衰退,身体也不佳,在疾病的折磨中,在世人的逐渐疏远中,凄惨地离开人世。这一阶段,他称之为“淡出社会阶段”。关键词是“[丙]”。
我们要学会笑对人生,开心每一天。其实,要宏观地看待一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一个真正有教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这样的话,有助于你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
17.在文中[甲][乙][丙]处填入“责任”“被控制”“边缘化”三个词语,正确的顺序应为( )( )( )。
18.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以第一人称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论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论述的主体部分是什么结构,这样安排结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文中所讲,你现在处于人生的第一阶段——“没有自由阶段”,请你结合这个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谈谈,怎样才能拥有“阳光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专项集训(二十一)
1.引出下文,激发阅读兴趣,明确讨论话题。 2.动摇(犹豫) 否定(反对) 3.很多人年轻时有着远大理想,但随着岁月流逝,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庸庸碌碌,最终一事无成,徒留感伤慨叹。 4.因为在作者看来,渔夫的幸福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只有在经历了艰苦奋斗后获得的充实与从容才是真正的幸福、最大的快慰。用“更”突出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5.示例: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悲伤失望时不妨用“渔夫的思想”自我安慰,调整身心。但暂时的放松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奋进,决不能贪图安逸止步不前。 6.从社会现象引出论题。 7.“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8.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 9.“忍”总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 10.示例一: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抱负。示例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耻。 11.先说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偶像崇拜,再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然后重点谈当今的粉丝现象,从现象描述到本质分析,最后结论点题。 12.①从传统社会的压抑个性到新一代人的敢于释放和张扬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个进步。②粉丝们行为表现极端而过火,因互相排他而造成对峙和冲突,毫无节制地放纵爱恨情感,是狭隘自我主义的极端膨胀,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1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是:①从作者的观点谈开来;②表达流畅;③言之成理,能表现出考生的思考和思想;④世界观正确,情感、态度积极。 14.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15.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6.认同。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不认同。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 (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17.“被控制”“责任”“边缘化”。 18.只有善待自己并善待别人,才能拥有阳光(健康)心态。(“善待自己”也可用“不拿别人折磨自己”、“爱护自己”表述;“善待别人”也可用“不拿自己折磨别人”、“爱惜他人”表述) 19.语气亲切,更有说服力。 20.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这样安排,使论证更有条理。 21.从学生生活的任一方面举例分析均可。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