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九年级下 - 人教 - 第三单元 - 10 那树 - 教学设计
10.《那树》学案
上传:小溪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2-6 21:10:42 点击次数:746次

《那树》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一、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1927年生。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王鼎钧创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本、影评、小说批评等等。  

2.了解背景  

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文明造成的环境灾害也日渐严重。作者深刻透彻的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两重性,写了不少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那树》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     )   (     )    (    )     骨(      )     

引颈受(     )    周道如(    )   

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  

引颈受戮:  

豁然开阔:  

徒劳无用:  

周道如砥: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方法链接:  

概括的方法:  

通过把握事件的关键语句,并联系文章的标题、主题来概括。  

概括的表述:  

形式:“谁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某事(或怎样),结果怎样”。  

要求:简洁、到位、完整。  

   

三、探究赏析  

()领悟形象  

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示例:  

    “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无畏  

   

(二)品读语言  

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方法链接:  

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入手。  

   

(三)探究主旨  

1.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  

   

2.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  

   

3.我们来看一组资料:  

材料一:人们说青藏铁路是一座丰碑,是指它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特色,比如:每年春夏季节,藏羚羊都会大规模的由南向北长距离迁徙,设计者在野生动物经常通过的地方修建动物通道,把铁路抬高修过去,这样利用科技手段保护了藏羚羊的迁徙习惯。又如要在某个地方取土,就先把草皮连同它的腐质土一起铲到另外一个地方保护起来,等到取土完了,再把草皮放到原来的地方。很好的保护了这里的高寒植被。  

材料二:几百年来,宫廷和民间文化在北京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北京文化,但从1977年起,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拆建,如大佛寺改建为内蒙古宾馆,隆福寺拆了盖了人民市场……老北京有3000多条胡同,如今只剩下400多条了,而且还在继续少下去。  

   

这两组资料一对比,你是否有所启发?自然与人类要和谐发展,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四、表达心声  

课文我们已经赏析完了,相信学了课文我们同学心中都有了新的想法,现在让我们用一个简短的片段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  

1.想象蚂蚁与那树告别时,会互相倾诉些什么?  

2.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  

3.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  

   

结束语:自然永远是人类发展的航母,我们的社会要发展,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一方净土,一片森林,是人类迫切需要的,让我们敬畏身边的绿色,关爱生命,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的空间中,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佝偻( gōu lóu ) ( tān )  ( wěn )  骨( huái  )   引颈受( lù )    周道如( dǐ)   

2.屹立不动: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的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豁然开阔:形容由狭小幽暗顿时变得宽敞明亮;也形容(经过别人的指点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领悟。  

徒劳无用:白费力气,没有用处。  

周道如砥: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3.概括:那树屹立在路边很久,经济的发展让它成为了无用品,最终被砍伐,连根也被挖走。    

三、(一)1.“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定稳固,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坚固稳定2.“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奉献3.“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善良  

(二)1.“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的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 一千码  一千码 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以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运用排比的修辞,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与老树的发展之慢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面前显得极为脆弱,暗示了老树的悲惨命运。(抓住“ 一厘米  一厘米 ”、“一里一里”、“ 一千码  一千码 ”、“一排一排”来分析)  

2.“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咬、“白森森的骨粉”、“呻吟”刻画出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表达对砍树人的愤恨。(提示:哪些词语最值的品味?这是从人的哪种感观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3.“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  

运用拟人修辞,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土地,也要为人类服务,表现作者的敬重之情。  

        4.“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割”“ 刽子手”“ 切断” 这些词语充分体现人类的无情,斩草除根,残忍至极。  

    (三)1.这一切都已经预示:老树的消失是一个必然,因为它已经阻碍了迅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成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是人与自然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人类无情的毁掉了曾给人们带来绿荫的大树。这也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2.关爱自然、善待生命。  

3.利用爱心、高科技更好的保护自然和生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完美的回答。这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05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