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gxda147369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10-24 8:49:23 | 点击次数:1168次 |
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1分)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能完整表现出各项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
A. 生态系统 B. 蛋白质 C. 细胞核 D. 细胞
2.(1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D.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3.(1分)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具有()
A. 叶绿体和细胞壁 B. 线粒体和拟核
C. 核糖体和细胞核 D. 叶绿素、藻蓝素和相应的酶
4.(1分)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
B. 参与形成ATP的矿质元素有C、N、P
C. 线粒体是黑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D. 植物根尖细胞中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5.(1分)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各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B. 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C. 代谢活动的强度与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无关
D. 抗干旱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一般植物相比要低
6.(1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
B. 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 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D. 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结构和功能
7.(1分)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B. 细胞中的无机盐常以离子形式存在
C. 无机盐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
D. 合成血红蛋白和叶绿素需要无机盐
8.(1分)动、植物细胞内都含有的糖类物质是()
A. 蔗糖,乳糖 B. 麦芽糖,蔗糖 C. 乳糖,葡萄糖 D. 核糖,葡萄糖
9.(1分)下列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都含遗传物质 B. 都具有双层膜
C. 都具有酶 D. 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10.(1分)经检测,刚挤出的鲜牛奶中有两种分子,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864H3012N168O221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A. 脂肪和核酸 B. 乳糖和蛋白质 C. 乳糖和核酸 D. 蔗糖和蛋白质
11.(1分)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A. B. C. D.
12.(1分)下列细胞结构中,都含磷脂的是()
A. 线粒体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内质网
C. 核糖体和中心体 D. 细胞核和内质网
13.(1分)在鉴定还原性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A. 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硫酸铜,再加入氢氧化钠
B. 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
C. 两个实验都需要加热
D.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紫色
14.(1分)细菌细胞中,由A、G、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A. 8种 B. 6种 C. 5种 D. 4种
15.(1分)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类
B. 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D. 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16.(1分)染色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是()
A. DNA和 RNA B. DNA和蛋白质 C. RNA和蛋白质 D. 蛋白质和脂类
17.(1分)为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研究人员向胰腺腺泡细胞内注射一定量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放射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3H标记可以从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
B. 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C. 高尔基体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D. 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外能观察到3H标记
18.(1分)新鲜鱼、肉用盐渍后不易变质,其作用原理是()
A. 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失水死亡
B. 浓盐水中含水少,细菌无法生存
C.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 食盐损坏了新鲜鱼、肉的营养成分
19.(1分)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生物性
20.(1分)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TP与ADP的转化都需要酶参加
B. 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加上一个Pi,储存能量
C.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D. 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连续脱下3个Pi,释放大量能量
21.(1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人体内的酶在不断地更新
C. 蛋白酶能够催化唾液淀粉酶水解
D. 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22.(1分)(1998•上海)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 不断上升 B. 没有变化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23.(1分)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4条肽链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008,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氨基酸数目和肽键数目分别是()
A. 50、52 B. 52, 、50 C. 60、56 D. 56、60
24.(1分)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
B.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25.(1分)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
B. 多肽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
C. 氧气进出红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D. 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线粒体中产生
26.(1分)如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据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反应中A为催化该反应的酶
B. 此反应为一种分解反应
C. 图中B、C、D都为该反应的底物
D. 该反应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27.(1分)将一马铃薯切成数条5cm长的相同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B. 在0.10mo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 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molM的蔗糖溶液
D. 在0.40mo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
28.(1分)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A. 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 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 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 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29.(1分)下列哪些物质出入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密切相关()
A. 尿素通过细胞膜
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C. 人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30.(1分)关于如图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B. 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常用健那绿染色
C. ①与③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D. ①③④⑤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31.(2分)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
C.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 制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32.(2分)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少但对人的健康却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A. Na、K、Cl、S、O B. Fe、Zn、Cu、B、Mn
C. N、H、O、P、C D. Ge、Ca、Cu、Mg、C
33.(2分)如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溶酶体中水解酶最适pH为5.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B.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 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 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
34.(2分)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分类图,关于①②③④各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的两个生物是原核生物,均具有细胞壁
B. ②中的生物均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C. ③中的生物都具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 ④中的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均有核糖体
35.(2分)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假设水稻和番茄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前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离子需要量大
B. 同一植物吸收不同离子的数量是不同的
C.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 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离子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36.(2分)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据此可以推测()
A. 核仁是核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B. 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C. 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 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37.(2分)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去除其细胞壁?()
A. 蛋白酶 B. 盐酸 C. 纤维素酶 D. 淀粉酶
38.(2分)小明用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他设置了4组实验(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室温放置30分钟,加适量碘液,显色结果见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10 20 40 50
蓝色深浅 +++ ++ + ++
A. 蓝色越深,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B.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
C. 温度越高,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D. 唾液淀粉酶活性在40℃时比50℃时高
39.(2分)(1995•上海)胰岛细胞中与合成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40.(2分)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肽键数目减少4个 B. 氢原子数目增加6个
C. 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 D.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二、非选择题
41.(12分)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左右同一编号表示同一种细胞器).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细胞.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是.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是结构.参与该蛋白分泌的细胞结构还有、、.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在两种细胞中功能不同的是.
(4)A、B两种细胞的区别在于.
42.(8分)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做,图1所示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
(2)图2中有种R基,肽键是(填序号);该肽链至少有个游离的羧基.
(3)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个.
43.(8分)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填标号),(填标号)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c运输方式符合图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2)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填标号).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所示曲线.
(3)若图甲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毒的方式为.
(4)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作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44.(14分)以下是验证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接近中性(过氧化氢酶在接近中性条件下活性最强,催化反应最快),在过酸过碱的情况下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猪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
烧杯,试管,试管夹,量筒,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pH试纸等.
(1)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实验步骤 一 试管各加入2mL
二 加入 加入2mL 5%的盐酸溶液 加入2mL 5%的NaOH溶液
三 加入1mL 20%新鲜猪肝研磨液
四 观察试管中气泡的产生情况
实验现象
结论 过氧化氢酶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活性下降或失去活性
(2)如果将步骤三和步骤二对换,再次进行实验,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3)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
45.(8分)某同学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产生了一些疑问,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的探究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1号 2mL苹果汁 1mL0.1g/mL的NaOH溶液 A
2号 2mL苹果汁 1mL0.05g/mL的CuSO4溶液 B
3号 2mL苹果汁 C
(1)该同学试图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对鉴定还原糖的影响.
(2)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B.;C..
(3)上述试管中,作为对照组的是号试管.
(4)要使上述试管中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还必须做处理,温度是.
(5)若将苹果汁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做上述探究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现.
福建省八县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第1--30题每题1分,第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1分)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能完整表现出各项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
A. 生态系统 B. 蛋白质 C. 细胞核 D. 细胞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解答: 解:A、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不是最小的结构层次,A错误;
B、蛋白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
C、细胞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故能完整表现出各项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2.(1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D.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 本题考查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
解答: 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错误;
B、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C错误;
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明确细胞学说不是施莱登和施旺独立建立的;还要求考生明确细胞学说是在不断的修正中前进和发展的,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1分)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具有()
A. 叶绿体和细胞壁 B. 线粒体和拟核
C. 核糖体和细胞核 D. 叶绿素、藻蓝素和相应的酶
考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分析: 本题是对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光合作用的实质的考查,回忆光合作用的实质和蓝藻细胞的结构,然后根据题意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蓝藻具有光合色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A、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错误;
B、蓝藻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且光合作用与线粒体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C、蓝藻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光合作用与核糖体关系不大,C错误;
D、蓝藻具有叶绿素、藻蓝素等光合色素和相应的酶,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光合作用的实质,对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及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1分)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
B. 参与形成ATP的矿质元素有C、N、P
C. 线粒体是黑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D. 植物根尖细胞中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考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 解:A、ATP中的A表示腺苷,A错误;
B、ATP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N、P,B错误;
C、黑藻细胞为真核细胞,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黑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C正确;
D、植物根尖细胞没有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1分)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各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B. 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C. 代谢活动的强度与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无关
D. 抗干旱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一般植物相比要低
考点: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解答: 解:A、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A正确;
B、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B正确;
C、细胞的代谢活动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有关,代谢活动越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C错误;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低,抗逆性越强,D正确.
故选:C.
点评: 对于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6.(1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
B. 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 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D. 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结构和功能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 1、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也能在宿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因此也具有生命特征.
解答: 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因此一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具有生命特征,属于生物,C错误;
D、精子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病毒的特殊性,虽没有细胞结构,但也具有生物的生命特征;识记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明确精子也具有细胞结构.
7.(1分)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B. 细胞中的无机盐常以离子形式存在
C. 无机盐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
D. 合成血红蛋白和叶绿素需要无机盐
考点: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 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参与大分子化合物的构成,如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等,细胞内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解答: 解:A、有些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正确;
C、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无机盐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8.(1分)动、植物细胞内都含有的糖类物质是()
A. 蔗糖,乳糖 B. 麦芽糖,蔗糖 C. 乳糖,葡萄糖 D. 核糖,葡萄糖
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 糖类根据水解程度分为:
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解答: 解:A、蔗糖是二糖主要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最丰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也含有蔗糖,乳糖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A错误;
B、麦芽糖是常见的二糖,在谷里中含量丰富,蔗糖是二糖主要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最丰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也含有蔗糖,B错误;
C、乳糖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水解后形成半乳糖和葡萄糖,C错误;
D、葡萄糖和核糖属于单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蔗糖、麦芽糖、乳糖、核糖在动植物细胞内分布的,属于识记的知识.
9.(1分)下列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都含遗传物质 B. 都具有双层膜
C. 都具有酶 D. 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解答: 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A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B正确;
C、线粒体中有与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中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C正确;
D、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并且明确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和具膜细胞器,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
10.(1分)经检测,刚挤出的鲜牛奶中有两种分子,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864H3012N168O221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A. 脂肪和核酸 B. 乳糖和蛋白质 C. 乳糖和核酸 D. 蔗糖和蛋白质
考点: 糖类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通过分子式判断鲜牛奶中相应化合物的种类,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但是在脂肪中H元素的含量高,氧元素的含量低,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 解:A、C12H22O11中H含量较低,O含量较高,所以C12H22O11不是脂肪,C1864H3012N168O221中无P元素,不是核酸,A错误;
B、分析C12H22O11可知,该化合物是二糖,又存在于牛乳汁中,因此是乳糖,C1864H3012N168O221是蛋白质,B正确;
C、C1864H3012N168O221中无P元素,不是核酸,C错误;
D、动物体内没有蔗糖,蔗糖存在于植物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糖的分类和在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布的不同点,在应用此知识点进行解题时要通过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
11.(1分)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A. B. C. D.
考点: 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可见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解答: 解:ABC、符合氨基酸通式的特点,都至少含有一个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BC属于氨基酸;
D、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不属于氨基酸.
故选:D.
点评: 氨基酸通式掌握的关键: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12.(1分)下列细胞结构中,都含磷脂的是()
A. 线粒体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内质网
C. 核糖体和中心体 D. 细胞核和内质网
考点: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 1、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2、按照是否具有膜结构,可将细胞器分为:
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
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解答: 解:A、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A错误;
B、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B错误;
C、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无膜结构,不含磷脂,C错误;
D、细胞核含有核膜,内质网为单层膜结构,均含有磷脂,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明确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根据膜结构对细胞器进行分类,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13.(1分)在鉴定还原性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A. 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硫酸铜,再加入氢氧化钠
B. 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
C. 两个实验都需要加热
D.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紫色
考点: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 斐林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要现配现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用双缩脲试剂A试剂与蛋白质混合后,再用B试剂,才可产生紫色反应.
解答: 解:A、在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入氢氧化钠,与蛋白质混合后,再加入硫酸铜,A错误;
B、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匀后加入,B正确;
C、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D、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后现象是溶液颜色变砖红色,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鉴定对象,颜色反应,使用方法,所需条件等,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实验的掌握程度,对于实验原理和实验试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4.(1分)细菌细胞中,由A、G、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A. 8种 B. 6种 C. 5种 D. 4种
考点: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是脱氧核糖,RNA中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A、T、G、C碱基,RNA中含有A、U、G、, C碱基.
解答: 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由A、T、G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是由A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2种,由T只形成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由G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2种,共5种.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基本单位,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对于核苷酸的分类、分布、基本组成单位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5.(1分)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类
B. 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D. 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 1、常见的脂类物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2、染色体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蛋白质的结构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4、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乳糖是二糖.
解答: 解:A、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A正确;
B、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
C、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C正确;
D、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而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属于二糖而非多糖,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脂质的种类、染色体的组成、蛋白质的多样性和糖类的分类的知识,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6.(1分)染色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是()
A. DNA和 RNA B. DNA和蛋白质 C. RNA和蛋白质 D. 蛋白质和脂类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
解答: 解: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质的化学组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7.(1分)为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研究人员向胰腺腺泡细胞内注射一定量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放射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A. 3H标记可以从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
B. 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C. 高尔基体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D. 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外能观察到3H标记
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答题.
解答: 解:A、高尔基体可以通过“出芽”形成囊泡的方式将加工好的蛋白质转运到细胞膜,A正确;
B、核糖体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B错误;
C、核糖体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C错误;
D、3H标记的亮氨酸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因此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外能观察到3H标记,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例,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能对各选项做出正确是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1分)新鲜鱼、肉用盐渍后不易变质,其作用原理是()
A. 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失水死亡
B. 浓盐水中含水少,细菌无法生存
C.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 食盐损坏了新鲜鱼、肉的营养成分
考点: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分析: 新鲜鱼、肉用盐渍后不易变质,是因为盐能杀菌,其原理是细菌在高浓度盐溶液中会渗透失水而死亡.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食盐水有杀菌作用的原因是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细菌会失水死亡,不能大量繁殖,因此高能度盐水能防止变质,A错误;
B、浓盐水能使细菌大量失水而无法生存,B错误;
C、浓盐水因其浓度明显大于细菌体内细胞液的浓度,细菌因渗透作用失水过多而死亡,C正确;
D、食盐没有损坏新鲜鱼、肉的营养成分,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渗透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掌握盐水防腐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9.(1分)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生物性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对酶的专一性特点的考查,酶作用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解答: 解:粉酶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不能使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体现了酶作用的专一性特点.
故选:B.
点评: 对于酶作用的专一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0.(1分)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TP与ADP的转化都需要酶参加
B. 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加上一个Pi,储存能量
C.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和能量都是可逆的
D. 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连续脱下3个Pi,释放大量能量
考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ATP的结构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的过程及ADP和磷酸合成ATP的过程都是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催化,A正确;
B、ADP可以酶的作用下加上一个Pi,储存能量,ATP则不能,B错误;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C错误;
D、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掉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基,脱去1分子Pi,释放大量能量,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21.(1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人体内的酶在不断地更新
C. 蛋白酶能够催化唾液淀粉酶水解
D. 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考点: 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解答: 解:A、酶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
B、酶作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活,人体内的酶在不断地更新,B正确;
C、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够催化唾液淀粉酶水解,C正确;
D、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或RNA(组成元素为C、H、O、N、P),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和特性,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2.(1分)(1998•上海)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 不断上升 B. 没有变化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pH对酶活性的影响.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胃蛋白酶的最适pH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
在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当过酸过碱时,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
解答: 解: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2.2,当处在pH为10的溶液中,由于碱性过大而失去活性.因此,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不再具有活性,所以活性不发生变化,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酶活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除了pH外,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当温度过高时,由于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当温度过低时,由于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酶活性降低后活性可以恢复.
23.(1分)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4条肽链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008,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氨基酸数目和肽键数目分别是()
A. 50、52 B. 52、50 C. 60、56 D. 56、60
考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 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解答: 解:根据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肽链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008,可计算出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1008÷18=56.由于形成了4条肽链,根据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可知:肽键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56,氨基酸个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链条数=56+4=60.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免疫球蛋白为素材,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的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并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24.(1分)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
B.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C.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考点: 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 1、核糖体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结构;
2、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如果有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视野变暗,应先调节光圈,转换遮光器,换用大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合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
3、视野中发现异物,异物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可以通过转动转换器换用物镜、移动装片、换用目镜等方法确定异物的存在位置;
4、0.9%的生理盐水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为了保持细胞的形态,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生理盐水.
解答: 解:A、核糖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错误;
B、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B错误;
C、视野中的异物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异物不再物镜、装片上,因此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生理盐水,滴加清水,会使口腔上皮细胞吸水涨破,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吸水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25.(1分)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
B. 多肽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
C. 氧气进出红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D. 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线粒体中产生
考点: 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 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大都需要ATP为其直接提供能量;
2、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运输.
解答: 解:A、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消耗后可迅速转化,A正确;
B、多肽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氧气进出红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
D、合成ATP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线粒体中产生,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6.(1分)如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据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反应中A为催化该反应的酶
B. 此反应为一种分解反应
C. 图中B、C、D都为该反应的底物
D. 该反应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考点: 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酶在反应前后,其性质和结构不发生变化,由示意图可以看出,A表示的是酶,A正确;
B、反应使D变成F和E,表示的是分解反应,B正确;
C、由示意图可以看出,B、C、D只有D与酶是特异性结合的,D是反应的底物,C错误;
D、反应过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酶的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7.(1分)将一马铃薯切成数条5cm长的相同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B. 在0.10mo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C. 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molM的蔗糖溶液
D. 在0.40mo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马铃薯条在0.30M蔗糖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为0,当浓度大于该值时,细胞失水,马铃薯条长度变小;当浓度大于该值时,细胞吸水,马铃薯条长度变大.
解答: 解:A、马铃薯条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A正确;
B、在0.10mo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吸水,因而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错误;
C、由于马铃薯条在0.30mol蔗糖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为0,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mol的蔗糖溶液,C正确;
D、由于马铃薯条在0.40mol蔗糖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为负值,说明马铃薯细胞失水,导致其长度变短,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1分)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
A. 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 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 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 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据图Ⅰ分析,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根据图Ⅱ分析,物质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 解:A、I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II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胞吐和胞吞是大分子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进出细胞,没有直接通过细胞膜,B错误;
C、性激素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C错误;
D、水、二氧化碳、氧气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9.(1分)下列哪些物质出入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密切相关()
A. 尿素通过细胞膜
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C. 人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因此与核糖体和线粒体有关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过程.
解答: 解:A、尿素通过细胞膜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
B、胆固醇属于脂质,小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错误;
C、人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需要载体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利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30.(1分)关于如图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B. 观察活细胞中的④常用健那绿染色
C. ①与③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D. ①③④⑤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1.分析图可知,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
2.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具有双膜结构,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3.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双层膜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5.高尔基体是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解答: 解:A、叶绿体仅存在于真核植物的叶肉细胞和幼茎表皮细胞中,A错误;
B、观察活细胞中的②线粒体常用健那绿染色,④叶绿体含有色素,不需要着色即可观察,B错误;
C、内质网边缘出芽生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中,和高尔基体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④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线粒体供能,D错误.
故选:C.
点评: 根据细胞器的形态,识别出各结构的名称.根据各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31.(2分)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
C.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 制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的实验原理、取材、具体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在取材前对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B正确;
B、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含有4层磷脂分子,但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磷脂分子,B错误;
C、健那绿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此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正确;
D、0.9%的NaCl溶液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制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D正确.
故选:B.
点评: 对于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2.(2分)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少但对人的健康却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A. Na、K、Cl、S、O B. Fe、Zn、Cu、B、Mn
C. N、H、O、P、C D. Ge、Ca、Cu、Mg、C
考点: 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解答: 解:A、K、S、O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Fe、Zn、Cu、B、Mn均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
C、N、H、O、P、C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Ca、Mg、C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准确判断各选项的元素是否属于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33.(2分)如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溶酶体中水解酶最适pH为5.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B.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 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 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
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
解答: 解:A、溶酶体含有单层膜,属于生物膜系统,A正确;
B、由图可知H+进入溶酶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B错误;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属于胞吞,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
D、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则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故选:A.
点评: 题考查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以及识图能力,属于中档题.
34.(2分)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分类图,关于①②③④各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的两个生物是原核生物,均具有细胞壁
B. ②中的生物均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C. ③中的生物都具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 ④中的生物都是原核生物,均有核糖体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据题分析,T2噬菌体为DNA病毒,大肠杆菌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硝化细菌为自养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蓝藻为自养生物,属于原核生物,黑藻是植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 解:A、①中T2噬菌体是病毒不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A错误;
B、②中T2噬菌体、大肠杆菌、硝化细菌都以DNA为遗传物质,B错误;
C、③中大肠杆菌、硝化细菌、蓝藻为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黑藻为植物有细胞壁,且四种生物都为细胞生物,C正确;
D、④中硝化细菌、蓝藻和黑藻都有核糖体,硝化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黑藻是植物,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以及病毒的异同点,熟练掌握各个生物类群的分类是解决本体的关键.
35.(2分)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假设水稻和番茄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前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离子需要量大
B. 同一植物吸收不同离子的数量是不同的
C.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 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离子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考点: 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种类和数量不同,同一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同,这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对水分的吸收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植物对水分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解答: 解:A、水稻Si离子浓度小于百分之百(原来是百分之百),表明吸收得多,A正确;
B、据图分析,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
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是主动运输,其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C错误;
D、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是自由扩散,对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为核心命题点,考核载体、细胞膜、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对直方图的识图能力.许多学生很迷惑,为什么植物吸收了一定量的离子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会超过100%呢?这时应当考虑植物从溶液中既吸收离子又吸收水分,若植物等比例吸收水分和离子,则培养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会改变,即相对百分含量为100%;若超过100%,则说明该植物吸收该离子比吸收水慢;若低于100%,则吸收该离子比吸收水快.
36.(2分)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据此可以推测()
A. 核仁是核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B. 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C. 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 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遗传物质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解答: 解:A、核孔是核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A错误;
B、细胞中的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
C、无核仁的细胞也能合成蛋白质,如原核细胞,C错误;
D、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37.(2分)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去除其细胞壁?()
A. 蛋白酶 B. 盐酸 C. 纤维素酶 D. 淀粉酶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本题是考查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和酶作用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解答: 解: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去除其细胞壁需要水解掉纤维素和果胶,催化纤维素和果胶水解的酶分别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A、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A错误;
B、盐酸不能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水解纤维素和果胶,B错误;
C、纤维素酶能水解纤维素,C正确;
D、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专一性,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对酶的专一性特点的理解和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38.(2分)小明用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他设置了4组实验(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室温放置30分钟,加适量碘液,显色结果见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温度(℃) 10 20 40 50
蓝色深浅 +++ ++ + ++
A. 蓝色越深,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B.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
C. 温度越高,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D. 唾液淀粉酶活性在40℃时比50℃时高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蓝色越多,说明淀粉含量越高,被分解的淀粉就越少,酶的活性越低,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影响,B错误;
C、超过最适温度,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低,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唾液淀粉酶活性在40℃时比50℃时高,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39.(2分)(1995•上海)胰岛细胞中与合成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核糖体是合成场所,内质网进行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和分泌,线粒体供能.
解答: 解: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再通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形成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全过程中均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识记即可.
40.(2分)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肽键数目减少4个 B. 氢原子数目增加6个
C. 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 D.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考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 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此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50肽是由50个氨基酸形成的,其中2个丙氨酸分别位于21号和49号,每脱掉一个丙氨酸需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增加2个氨基和羧基,所以将2个丙氨酸脱掉形成两条肽链和3个氨基酸后,肽键数目减少4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解答: 解:A、根据图示,该五十肽是一条多肽链,脱掉2个丙氨酸共需断裂2×2=4个肽键,因此该过程肽键数目减少了4个,A正确;
B、由于减少了4个肽键,相当于增加了4个水分子,因此氢原子数目增加了8个,B错误;
C、由于减少了4个肽键,相当于多增加了4个水分子,因此氧原子数目增加了4个,C正确;
D、根据图示,每脱掉一个丙氨酸需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2个,则该过程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2×2=4个,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对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41.(12分)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左右同一编号表示同一种细胞器).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低等细胞.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是叶绿体.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是结构高尔基体.参与该蛋白分泌的细胞结构还有核糖体、线粒体、细胞膜.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内质网.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叶绿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中心体.在两种细胞中功能不同的是高尔基体.
(4)A、B两种细胞的区别在于A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B细胞没有中心体.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动物细胞结构、B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其中1~14依次是1细胞膜、2液泡、3细胞质基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7染色质、8内质网、9线粒体、10核孔、11核糖体、12核液、13中心体、14核膜.
解答: 解:(1)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器种类最多,同时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9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是4叶绿体.
(2)分泌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然后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是结构5高尔基体,参与该蛋白分泌的细胞结构还有核糖体、线粒体、细胞膜.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8内质网,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4叶绿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13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和细胞壁形成有关.
(4)动植物两种细胞的区别在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
故答案为:
(1)低等 9线粒体 4叶绿体
(2)5 高尔基体 核糖体 线粒体 细胞膜
(3)8 内质网 4 叶绿体 13 中心体 5 高尔基体
(4)A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B细胞没有中心体
点评: 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熟记各种细胞器的图象、分布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注意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2.(8分)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123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图1所示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5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
(2)图2中有3种R基,肽键是②④⑥(填序号);该肽链至少有3个游离的羧基.
(3)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m﹣10个.
考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 分析图1可知,该蛋白质是由1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含有124个氨基酸,因此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1=124﹣1=123个;
分析图2可知,该肽链片段中,①③⑤⑦是R基,②④⑥是肽键.
解答: 解:(1)该化合物是由124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124﹣1=123;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氨基酸在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了123分子水,且生成了3个二硫键,因此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128×124﹣123×18﹣6=1365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
(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R基①③⑤⑦中,③⑦相同,因此是三种氨基酸;图中表示肽键的结构是:②④⑥;由于图式片段中③⑦R基都含有一个羧基,因此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2+1=3个羧基.
(3)分析题图可知,图2中,只有含有①的氨基酸含有2个N,其他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N,因此如果分子式为CxHyOzNmSn的十肽中只由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m﹣10)个.
故答案为:
(1)123 脱水缩合 13652
(2)3 ②④⑥3
(3)m﹣10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种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利用元素守恒估算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43.(8分)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D(填标号),B(填标号)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c运输方式符合图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2)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a(填标号).Na+、K+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丙所示曲线.
(3)若图甲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毒的方式为胞吞.
(4)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离心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a、d运输方式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为主动运输,其中a是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d是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b、c运输方式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是自由扩散,b是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c是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
2、图乙的运输速率只与细胞外浓度有关,与细胞外浓度成正相关,因此是自由扩散;
3、图丙,中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时,细胞内浓度还可以升高,即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时,细胞还可以吸收该物质,因此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 解;(1)D是糖蛋白,对于细胞间的识别和信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即图中的B;b、c属于自由扩散,可以用图乙曲线表示.
(2)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即图甲中的a;Na+、K+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符合图丙曲线;
(3)白细胞吞噬病毒的方式是胞吞.
(4)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提出的膜成分比较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常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提取细胞膜时,要先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让红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红细胞中的物质,然后通过过滤、离心获得细胞膜.
故答案为:
(1)D B 乙
(2)a 丙
(3)胞吞
(4)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离心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44.(14分)以下是验证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接近中性(过氧化氢酶在接近中性条件下活性最强,催化反应最快),在过酸过碱的情况下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猪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
烧杯,试管,试管夹,量筒,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pH试纸等.
(1)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实验步骤 一 试管各加入2mL①3%的过氧化氢溶液
二 加入②2ml蒸馏水 加入2mL 5%的盐酸溶液 加入2mL 5%的NaOH溶液
三 加入1mL 20%新鲜猪肝研磨液
四 观察试管中气泡的产生情况
实验现象 ③产生大量气泡 ④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⑤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结论 过氧化氢酶在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活性下降或失去活性
(2)如果将步骤三和步骤二对换,再次进行实验,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可能过氧化氢酶已催化过氧化氢水解,1号、2号、3号试管气泡产生情况相同,将得不到实验结果.
(3)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温度的改变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可以人为直接改变或施加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只能观察或测量获得.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解答: 解:(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验证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因此首先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由于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此第二步为调节PH,1号试管加入2ml蒸馏水作为对照;1号试管具有适宜的PH,因此产生大量气泡,而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因此2号和3号试管中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2)如果将步骤三和步骤二对换,可能过氧化氢酶已催化过氧化氢水解,1号、2号、3号试管气泡产生情况相同,将得不到实验结果.
(3)由于温度的改变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因此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故答案为:
(1)①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2ml蒸馏水 ③产生大量气泡
④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⑤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2)可能过氧化氢酶已催化过氧化氢水解,1号、2号、3号试管气泡产生情况相同,将得不到实验结果
(3)温度的改变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
点评: 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掌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明确实验中不能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45.(8分)某同学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产生了一些疑问,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的探究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1号 2mL苹果汁 1mL0.1g/mL的NaOH溶液 A
2号 2mL苹果汁 1mL0.05g/mL的CuSO4溶液 B
3号 2mL苹果汁 C
(1)该同学试图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顺序(混合使用及分开使用)对鉴定还原糖的影响.
(2)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1mL0.05g/mL的CuSO4溶液;B.1mL0.1g/mL的NaOH溶液;C.2mL已配制好的斐林试剂.
(3)上述试管中,作为对照组的是3号试管.
(4)要使上述试管中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还必须做水浴处理,温度是50﹣65℃.
(5)若将苹果汁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做上述探究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现蓝色.
考点: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解答: 解:(1)分析表格实验步骤可以看出该同学试图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顺序对鉴定还原糖的影响.
(2)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试剂添加的顺序,A加入的是1mL0.05g/mL的CuSO4溶液,B加入的是1mL0.1g/mL的NaOH溶液,C加入的是2mL已配制好的斐林试剂.
(3)起对照作用的是3号试管.
(4)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在50﹣65℃的水浴中加热.
(5)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溶液的颜色仍然是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即蓝色.
故答案为:
(1)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顺序(混合使用及分开使用)
(2)1mL0.05g/mL的CuSO4溶液 1mL0.1g/mL的NaOH溶液 2mL已配制好的斐林试剂
(3)3
(4)水浴 50﹣65℃
(5)蓝色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和实验,考查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要求考生能根据表中信息明确实验的目的,正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及因变量,能根据探究实验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得出正确的使用结论.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