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gxda147369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10-30 10:32:20 | 点击次数:794次 |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章节知识网络】
【章节巩固与提高】
一、选择题
1、(2012·杭州二中月考)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从图中突触结构来看,冲动只能从右向左传递,所以A点受刺激后,甲表左端发生电位变化,甲表右端和乙表两端均未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甲偏转一次,乙不偏转。
【答案】D
2、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
D.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
【解析】受体失去功能后,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刺激神经,肌肉不能接受到神经冲动,不能引起收缩。若某药物可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不分解,可使肌肉持续性收缩。
【答案】C
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答案】A
4、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
C.c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a端是传入神经,c端是传出神经,刺激a点,兴奋由a经b传向c,c处有电位变化。
【答案】A
5、贵州省新桥煤矿6月17日发生透水事故,有3人被困井下长达25天后奇迹生还,7月12日中午他们安全升井,生命体征平稳。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
A.矿工被困期间,体内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
B.在较长时间没有进食的情况下,体内葡萄糖的减少要靠肝糖原的分解来补充血糖,此时体内的胰岛素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增多
C.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
D.矿工体内水分的调节应是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是葡萄糖,脂肪是储能物质。肝糖原可维持血糖平衡,血糖稳定是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C项错误。
【答案】C
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后变化;图乙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③中的神经递质通过外排作用释放到② 中。
【答案】C
7、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HIV主要攻击人的T淋巴细胞。感染HIV的人并不都是AIDS患者,HIV进入人体后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潜伏期HIV病毒快速繁殖,但是人的免疫系统不断地消灭HIV病毒,因此病毒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大量T细胞的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崩溃,即进入了发病期,即成为AIDS患者。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免疫系统的破坏,导致其他病原体的感染。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答案】C
8、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在两种海水中,静息和受刺激时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C
9、(2012·无锡调研)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激素e是下丘脑分泌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冷觉、热觉的感知部位,C项错误。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其中e是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C
10、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Z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Z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激素Z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解析】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识别激素。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激素Z(胰高血糖素)主要促进靶细胞(肝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
【答案】A
11、(2012·三明质检)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如图的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 )
【解析】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消灭抗原,同时一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由于机体中存在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快而多,患病程度也比第一次弱,因此D项不正确。
【答案】D
1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答案】D
13、(2012·抚顺模拟)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此时Na+内流
B.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
C.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解析】从图可以看出a线段表示未受刺激时的静息电位,此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A项错误;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项正确。
【答案】A
14、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
C.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解析】由此实验现象可知,刺激下丘脑前部会引起出汗,这与散热有关;而刺激下丘脑后部会引起寒颤,这与产热有关。
【答案】A
15、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解析】由坐标曲线纵轴“抗体浓度”可知,同一种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比第一次更强。
【答案】C
16、美国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IV1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合并中和它们。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B.抗体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C.HIV会引起人体患自身免疫病
D.HIV属于原核生物
【解析】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抗体是分泌蛋白,产生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HIV会引起人体患免疫缺陷病;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答案】B
17、(2012·烟台模拟)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②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
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②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神经—体液调节;③激素可以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④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答案】B
18、某同学虽然接受过B型肝炎疫苗注射,但是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检测该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
A.T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
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
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
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发育
【解析】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表面都没有抗体,肝炎疫苗是灭活的病毒,不会导致肝炎病毒大量繁殖。最可能的原因是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增殖分化。
【答案】D
19、(2012·郑州模拟)芝加哥大学一个研究小组以一群挪威鼠, 为实验对象展开孤独与癌变关系的研究,发现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小鼠患癌症的几率是群居者的3.3倍,同时发现被隔离鼠群者会产生更多的“肾上腺酮”压力激素。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情绪低落可降低免疫系统功能
D.神经—体液—免疫共同维持内环境稳定
【解析】情绪由神经系统控制,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小鼠患癌症的概率增加,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情绪低落使小鼠产生压力激素,说明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系统调节。题干信息未说明压力激素对情绪的影响,因此不能说明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该实例可说明内环境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共同维持。
【答案】B
20、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兴奋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D
21、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 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吞噬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答案】B
22、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解析】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对脊髓的控制加强,尿床现象减少。惊恐、害怕可以使大脑的控制能力减弱,所以失去了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因此,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D
23、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a、b、c、d四处安放灵敏电流计,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处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B.b处电流计的指针最先发生偏转
C.c处电流计的指针首先向左偏转
D.d处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解析】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施加一强刺激后,首先c处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然后依次是b处、d处。
【答案】C
24、(2012·皖南测试)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解析】图中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a是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HIV主要攻击T细胞。e→d→③是再次免疫过程。
【答案】C
25、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④和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④或②→①→③→⑤
【解析】人体内环境水盐平衡的调节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得以维持;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其兴奋时,一方面按①→②→④途径完成神经调节,另一方面按①→③→⑤完成激素调节。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6、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调节生命活动。
(2)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该化学物质是________,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甲、乙、丙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激素①表示雄激素,其有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使体内贮存的脂肪减少等作用。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雄激素,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产热的调节过程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同时人体皮肤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激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2)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3)下丘脑既传导兴奋,又分泌激素。(4)长期服用性激素,反馈抑制加强,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性腺萎缩。(5)寒冷条件下,a、b过程加强。
【答案】(1)基因的表达 (2)神经递质 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升高 (3)甲(下丘脑) (4)性腺萎缩 (5)a、b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汗腺分泌减少)
27、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_______处理。
(2)从图2可知,Ⅱ 组与 Ⅳ 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________,说明血清中的________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 Ⅰ 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_____,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________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________。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_______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_______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3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______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 .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f.细菌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在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以及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1)图1中B组注射生理盐水是与A组注射细菌X形成对照;
(2)从图2可知 Ⅱ 组与 Ⅳ 组的小鼠脾脏中活细菌的数量增长趋势基本相同,而 Ⅱ 组小鼠注射过血清,其内有细菌X相应的抗体,故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Ⅰ 组注射了来自A组小鼠的活化T细胞即效应T细胞,由图2可知4天内 Ⅰ 组小鼠脾脏内的活细菌数量几乎无变化,可见活化T细胞即效应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故该细菌寄生在细胞内部。
(3)分析图2可知,Ⅰ~Ⅳ 组小鼠感染的是细菌X,图2中是从第2天开始4组小鼠的脾脏内活细菌的数量出现不同变化趋势,故感染细菌X应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1天。(4)分析图3曲线,活化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最强。(5)因假设是活化T细胞释放了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故实验组选择的材料应是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用其培养由体内没有活化T细胞的B组小鼠分离出来的巨噬细胞,观察其对细菌X的杀伤力。(6)这一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机理。
【答案】(1)对照 (2)相同 抗体 无明显变化 抑制 细胞内 (3)细菌X 前1 (4)活化巨噬 (5)a、d、f(6)小鼠抗细菌X的免疫应答
28、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回答:
(1)若用电刺激A处,在B、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_____处,神经兴奋传到该处时,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
(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教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①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______神经。
②刺激蛙左腿,若______,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刺激______观察_______的方法加以验证。
【解析】(1)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沿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故电刺激A点,D点能检测到电信号,B点不能。兴奋时由于膜外Na+内流,故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2)①若是传入神经受损,则兴奋不会传入神经中枢,左右腿都不收缩。与实验现象不符,故为传出神经受损。②若传入神经受损,则左右腿均不能收缩。要确认左腿的传出神经是否受损,可以借鉴题目所给的信息,用较强的刺激作用于右腿(传入神经正常),如果左腿的传出神经受损,左腿不收缩,如果左腿的传出神经未受损,则左腿收缩。
【答案】(1)D 由正变为负
(2)①传出 ②左、右腿均不收缩 右腿 左腿是否收缩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