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邓菘化学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6-1-19 9:43:51 | 点击次数:436次 |
溶液
(2015年)
一、选择题
1.(2015•长沙)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 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 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考点: 常见的溶剂;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解答;
B、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解答;
D、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
A、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所以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故错误;
B、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NaOH、浓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NH4NO3),故正确;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D、由于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组成相同.故正确;
答案: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的特征、物质溶解时放热与吸热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5•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水垢
解:
A、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清除铁锈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利用稀硫酸能和铁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C
3.(2015•衡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根据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计算.
解答: 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错误;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正确;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故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饱和溶液的定义,物质溶于水的过程.
4.(2015•怀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液的概念、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转化进行分析解答;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解答: 解:
A、形成溶液的溶质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不都是固态物质,故错;
B、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比较大小,只能说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错;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对;
D、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硝酸铵,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氢氧化钠、氧化钙等,故错.
答案:C
点评: 明确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用改变温度进行转化时要看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而定.
5.(2015•邵阳)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
C. 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 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能将污垢摩擦下来,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6.(2015•邵阳)“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恒大冰泉”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无色不是判断是否属于溶液的依据,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5•邵阳)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②⑤ C. ③①④②⑤ D. ①④③②⑤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⑤.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5•永州)下列物质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硝酸钾 C. 蔗糖 D. 植物油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 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2015•长沙)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D点表示的意义是 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
(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C (选填“A”“B”或“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D点时AC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2)据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填:A>B>C.
(3)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015•郴州)右图是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a、c 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 。
(2) ℃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变化规律与 (填“a”、“b”或“c”)相似。
(3)在t2℃时,a、b、c 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
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
“a”、“b”或“无法确定”)。
(4)在t2℃时,将150 克a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
的溶液需加水 克。
解:(1)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蒸发溶剂;
(2)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c相似;
(3)在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由于a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的质量分数,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多少;
(4)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
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150克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溶质a,因此有:50g=(150g+x)×20%,
x=100g.
故填:蒸发溶剂;t1;c;b>a>c;无法确定;100
3.(2015•衡阳)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 ;
(2)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加溶剂 .(任填一种方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含义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据此分析解答;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减溶质,增加溶剂,改变温度,并结合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 解:(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2)由图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使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减溶质,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故答案为:(1)30g;
(2)不饱和;加溶剂.
点评: 本题考查注重基础,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此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应用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是解答的基础和关键.
4.(2015•怀化)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两种物质中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甲”或“乙”)
(3)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固态),应该采用B的方法.(填序号)
A.升高温度到70℃B.降低温度 C.加入一定量的水.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40℃时甲、乙的溶解度交于一点,, , 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相同;
(2)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中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填:乙;
(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赢下变化大,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降温结晶的方法,故填: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2015•娄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 乙 物质;
(2)P点的意义是 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95 g.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然后判断一定量中的水中加入的溶质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填:乙;
(2)P点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是90g,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g,形成溶液的质量=45g+50g=95g,故填:9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6.(2015•邵阳)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KNO3溶解度/g |
13.3 |
31.6 |
63.9 |
110 |
(1)图中表示硝酸钾溶液溶解度曲线的是 甲 (填“甲”、“乙”或“丙”).
(2)6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甲>乙>丙 .
(3)60℃时,取甲、乙、丙各4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丙 .
(4)将2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到60℃(不考虑水分蒸发),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大,图中表示硝酸钾溶液溶解度曲线的是甲,故填:甲;
(2)据图可以看出,6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填:甲>乙>丙;
(3)60℃时,丙的溶解度小于40g,而甲和乙的溶解度大于40g,取甲、乙、丙各4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丙能形成饱和溶液,故填:丙.
(4)将2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到6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7.(2015•益阳)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请回答:
(1)60℃时,KCl的溶解度是 45.5 g;
(2)40℃时,将30g K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饱和 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
(3)将20℃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NO3 < KCl(填写“>”、“<”或“=”).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表格信息来分析;
(2)根据40℃时,KCl的溶解度来分析;
(3)根据氯化钠、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由表格信息可知,在60℃时,KCl的溶解度是45.5g;故填:45.5;
(2)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0g氯化钾就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在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20.0g;故填:饱和;
(3)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0克,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变大,所给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20℃时,氯化钾、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在2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KCl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将20℃时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氯化钾.故填:<.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关系,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对题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8.2015•益阳)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
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B (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
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1)变浑浊;(2)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15•永州)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A (填“A”或“B”).
(2)30℃时,将20g物质A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7%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A、B两种物质在30℃、2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2)根据30℃时,物质A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1)A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比B物质大,但是降到20℃,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从30℃降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2)30℃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37g,所以将20g物质A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7%.
故答案为:(1)A;
(2)27%.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解答.
10.(2015•永州)小盘同学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以备实验.
(1)通过计算,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5 g.
(2)配制该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 玻璃棒 (写仪器名称).
(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盘同学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分析解答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
(3)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5g.
(2)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100g,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
(3)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5;(2)玻璃棒;(3)偏小.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15•岳阳)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A ;
(2)t1℃时A的溶解度 < (填“>”、“<”或“=”)C的溶解度;
(3)在t2℃时,将15g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的大小;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 解:(1)由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A;
(2)由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小于C的溶解度;
(3)在t2℃时,C的溶解度是25g,将15g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够溶解12.5g,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故填:20%.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2.(2015•张家界)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为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任写一种方法即可);
(2)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 g.此温度下,该饱和溶液中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28.6% .(精确到0.1%)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20℃时,为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此温度下,该饱和溶液中乙物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20℃时,为使接近饱和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故答案为: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此温度下,该饱和溶液中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40;28.6%;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2015•株洲)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 (请用序号作答).
(2)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 (请用序号作答).
(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 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任写一条)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②;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②;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降温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②;故答案为:③<①<②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②,因为在该温度下③的最小,①和②有交点,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③<①=②
(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降温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2015•株洲)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 2% .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1)溶剂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
(2)加水稀释可以把浓溶液变成稀溶液,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 解:(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1﹣98%=2%;
(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
50g×98%=x×10%,
x==490g,
需要水的质量=490g﹣50g=440g,
答: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440g.
点评: 此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计算,其解决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2014年)
1.(2014•常德)下列调味品加入适量水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蔗糖 C. 菜籽油 D. 味精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食盐、蔗糖、味精等物质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菜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A、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菜籽油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味精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既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014•郴州)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C. 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0%
D. 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溶解度曲线能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得出结晶的方法、比较不同的物质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据此解答.
解答: 解:A、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正确;
C、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错误;
D、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014•娄底)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D. 蔗糖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到底是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还是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
解答: 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A错;
B、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故C错;
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D错.
故选B.
点评: 熟记以下物质: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铵.
4.(2014•邵阳)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泥土 C. 白糖 D. 植物油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 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14•邵阳)下列固体物质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能使液体温度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生石灰 D. 氯化钠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其中生石灰是由于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吸热.
解答: 解:A、硝酸铵溶于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B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4•邵阳)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的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该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玻璃棒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 解:A、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玻璃棒可进行搅拌,完成溶解操作,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B、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C、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过滤,则不需要使用漏斗,该仪器不需要,故选项正确.
D、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该仪器需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4•湘潭)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B.分别取60℃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 g和n 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60℃时,A、B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为A<B
B. 30℃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A<B
C. 30℃时,若溶解度A>B,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
D. 30℃时,若溶解度A<B,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
考点: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但不知道6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质量进行解答;
B、根据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进行解答;
C、根据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而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进行解答;
D、根据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而60℃时,物质A的溶解度也比B小,不能说明A、B物质的溶解度哪一个受温度影响较大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虽然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但是6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二者者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故A错误;
B、根据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所以无法比较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B错误;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而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说明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m一定小于n,故C正确;
D、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而60℃时,物质A的溶解度也比B小,不能说明A、B物质的溶解度哪一个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无法比较m、n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14•株洲)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 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 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B、根据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固体考虑;C、根据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一定是混合物考虑;D、根据物质溶解的两个过程考虑.
解答: 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液的上层浓度和下层浓度相同,故A错;
B、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蒸干后不会有固体,故B错;
C、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一定是混合物,故C错;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溶解包括两个过程.
9.(2014•株洲)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25℃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①═②>③ (请用序号作答).
(2)图中P点表示硝酸钾的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从图中可得到的有关硼酸溶解度的信息有: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硼酸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任写一条)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判断某物质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等.
解答: 解:(1)根据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5℃时,①和②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③的溶解度小于①和②的溶解度,故①═②>③;
(2)由于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面,所以P点代表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的;
(3)根据溶解度曲线知,硼酸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故答案为:(1)①═②>③;(2)不饱和;(3)硼酸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0.(2014•张家界)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会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其理由是溶液具有 稳定性 .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液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来分析此题.
解答: 解:不会.氯化钠注射液属于溶液,而溶液是均匀、稳定的.
故答案为:不会,稳定性.
点评: 所谓“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不管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长期共存,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11.(2014•张家界)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熔解度 等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加入少量的B物质 (任写一种).
(3)在t2℃时,把70g的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是 33.3% (精确到0.1%).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1)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2)加入溶质,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3)根据t2℃时A固体的溶解度计算分析;
解答: 解:
(1)由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予一点,所以,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加入少量的B物质;
(3)由A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t2℃时,把70g的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50g,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答案:
(1)等于
(2)加入少量的B物质
(3)33.3%
点评: 准确地理解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14•益阳)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 20 ℃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2)要将3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加入A物质 (答一条即可).
(3)将3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10℃,此时,A、B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A<B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相等进行解答;
(2)根据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10℃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故填:20;
(2)要将3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入A物质、恒温蒸发水分度;故填:加入A物质;
(3)10℃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3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10℃,此时,A、B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故填:A<B.
点评: 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降温,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2014•邵阳)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 t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80g固体A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170 g.
(3)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所得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等于 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t2℃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提纯A常采用 降温 结晶的方法(填“降温”或“蒸发”).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溶解度大小方面的情况;
(2)t2℃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70gA;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4)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物质.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t1.
(2)t2℃时,将80g固体A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70gA溶解在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70g.
故填:170.
(3)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A、B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故填:等于.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t2℃时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填:降温.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2014•娄底)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甲 .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40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
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 A (填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
(3)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 不变,并结合甲的溶解度分析判断.
解答: 解:(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和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由于甲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乙,所以甲析出晶体较多;
(3)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甲,所以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0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
30℃(不考虑水蒸发),溶剂质量不变,溶解度变大,溶质会继续溶解,则溶液中不变的是溶剂的质量,所以升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故答案为:(1)=;(2)甲;(3)140;A.
点评: 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因素.
15.(2014•衡阳)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药匙 ,b 烧杯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试剂瓶塞正放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9 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81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4)) 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仪器名称解答;
(2)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和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解答: 解:(1)仪器的名称:a药匙,b烧杯;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塞正放,为防止药品无染实验台试剂瓶塞应倒放;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90g×10%=9g,需要量取水的质量:90g﹣9g=81g;水的体积为:=81ml;
(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药匙,烧杯;
(2)试剂瓶塞正放,搅拌加速溶解;
(3)9,81;
(4)小于,偏大.
点评: 本题虽然简单,但却训练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熟悉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知道溶质质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分析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6.(2014•衡阳)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
(2)将相同质量t2℃时的a、b、c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
(3)将t1℃时的a、b、c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进行解答;
(2)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最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解答;
(3)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 解:(1)P点表示的含义是: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最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相同质量t2℃时的a、b、c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故填:a;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致t2℃时(溶剂量不变),ab的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的溶解度减小,要析出晶体,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所以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故填: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过溶解度曲线查找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等,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应用即可正确解答.
17.(2014•郴州)将20克NaOH固体完全溶解在80毫升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某同学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另一位同学称取NaOH时,由于操作不熟练,花了较长时间,那么,他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
另一位同学称取NaOH时,由于操作不熟练,花了较长时间,则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
解答: 解:将20克NaOH固体完全溶解在80毫升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另一位同学称取NaOH时,由于操作不熟练,花了较长时间,则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20%;偏小;偏小.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影响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的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014•常德)A、B是不含结晶水的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2)温度为 t1℃ (填“t1℃”或“t2℃”)时,A、B溶解度相等;
(3)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 16.7% (精确至0.1%);
(4)t1℃时,用固体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的步骤是:计算、 称量 、量取、 溶解 、转移装瓶等操作.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4)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解答.
解答: 解:(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B;
(2)温度为t1℃时,A、B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A的溶解度是20g,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100%≈16.7%;
(4)t1℃时,用固体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需要的A和水的质量,然后称量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在烧杯中溶解,然后装瓶贴签;
故答案为:(1)B;(2)t1℃;(3)16.7%;(4)称量;溶解.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液的步骤、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等即可顺利解答.
(2013年)
1.(2013•长沙)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夏天喝的汽水不是溶液
B. 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口味变淡
C. 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 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加入水后浓度变小考虑;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虑;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解答: 解:A、汽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说法错误;
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汤的浓度小了,变稀了,口味变淡,故B说法正确;
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故C说法正确;
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2013•衡阳)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食用油 C. 味精 D. 食盐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 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13•常德)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泥沙
4.(2013•怀化)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B.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
D. 在溶质与溶剂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一定不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5.(2013•邵阳)物质溶于水中,常常会伴随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降低的是( )
A. 食盐晶体 B. 氢氧化钠固体 C. 浓硫酸 D. 硝酸铵固体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了解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的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
解答: 解:A、食盐晶体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6.(2013•永州)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
A. 20% B. 22.5% C. 25% D. 30%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100%=20%.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2013•株洲)下列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是( )
A. NH4NO3固体 B. 生石灰 C. KOH固体 D. 苛性钠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错;
C、氢氧化钾溶于水放热,故错;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8.(2013•株洲)右图为某医用葡萄糖注射液商标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5%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密度1g/mL,味甜 规格:500mL 贮藏:密闭、阴凉 |
A. 该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数为5%
B. 100mL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为5g
C. 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
D.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CO2和H2O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标签图示型.
分析: A、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该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数为5%;
B、根据图表信息结合密度公式、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计算;
D、根据葡萄糖在人体在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 解:A、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该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数为5%,故说法正确;
B、100mL该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为100mL×1g/mL×5%=5g,故说法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6):(1×12):(16×6)=6:1:8,故说法错误;
D、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由标签读取与解题相关的数据或信息,然后利用相关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是此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9.(2013•株洲)华雪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 5 g.
(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 20 g;蒸馏水 30 g;配制时应选用 50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上标签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 要 (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2)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选择量筒时选取与所量取液体, 的体积相近的量筒,且能一次性量取,减小误差;,
(3)氢氧化钠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量筒只能量取液体的体积,配制好的溶液贴签装瓶,据此分析解答;
(4)配制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解答: 解:(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50g×10%=5g;
(2)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g=x×25%,解得x=20g,所以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50g﹣20g=30g;水的密度为1g/cm3,需要水30mL,依据量筒选取‘一次相近’的原则,应选50mL的量筒;
(3)A、氢氧化钠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防止腐蚀天平托盘,故错误;
B、量筒只能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作为配制溶液的容器,故错误;
C、配制好的溶液贴签装瓶,正确;
(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氢氧化钠的溶解;
故答案为:(1)5;(2)20;30;50;(3)C;(4)要.
点评: 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并会进行应用解决相关问题,了解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方法、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因素.
10(2013•株洲)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 KNO3(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 饱和 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升高温度 .
(4)你从图中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分析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明确溶液状态;
(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剂,升高温度,据此并结合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4)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等.
解答: 解:(1)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是50g,且KNO3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得到的是NaCl的饱和溶液;
(3)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4)由该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是50g,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等;
故答案为:(1)>;(2)饱和;(3)升高温度;(4)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点评: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和关键,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11(2013•岳阳)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填序号,下同);
(2)t2℃时,将100g 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150 g;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在t2℃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50ga物质;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a>b>c,降温后a、b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t1℃时A的溶解度比b小,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b>a,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最后进行综合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故答案为:a>b>c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在t2℃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50ga物质,故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0g+50g═150g 故答案为:150
(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的溶解度关系为a>b>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此时其质量分数关系为a>b>c,降温后a、b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但在t1℃时,a的溶解度比b小,所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b>a,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答案为:b>a>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13•湘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或40g/100g水 .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甲>乙>丙 .
(3)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加入丙(或升温、蒸发溶剂) .
(4)向100gt2℃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你认为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甲物质溶于水放热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通常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并结合丙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4)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t2℃时的溶解度分析回答.
解答: 解:(1)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或40g/100g水;
(2)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3)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t1℃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温的方法;
(4)由图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向100gt1℃时的水中,加入31g甲固体充分搅拌,不会全部溶解,却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使甲全部溶解,当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固体析出;
故答案为:(1)40g或40g/100g水;(2)甲>乙>丙;(3)加入丙(或升温、蒸发溶剂);(4)甲物质溶于水放热.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于物质溶解度的理解及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认识和应用,据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3(2013•邵阳)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曲线图,根据图象回答:
(1)t°C,KNO3的溶解度 等于 (填“>”“等于”或“<”)NaCl的溶解度.
(2)KNO3溶液中含少量的NaCl,将KNO3从溶液中析出,常用 降温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3)向某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则KNO3 能 (填“能”或“不能”)溶解.
(4)读图,你能获取的一条信息是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分析物质结晶的方法;
(3)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4)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受温度影响情况,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等.
解答: 解:(1)观察图示可知:t°C,KNO3的溶解度等于NaCl的溶解度;
(2)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KNO3溶液中含少量的NaCl,将KNO3从溶液中析出,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某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说明再加入NaCl不再溶解,但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所以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可继续溶解;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等;
故答案为:(1)等于;(2)降温;(3)能;(4)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均可).
点评: 本题考查难度不大,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相关问题,此外了解饱和溶液、物质结晶的方法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14(2013•娄底)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9 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6:1:12 .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15 克,水 85 mL.(ρ水=1g/cm3)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解答: 解:(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其体积为=85cm3=85mL.
故答案为:(1)9;(2)6:1:12;(3)15;8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13•娄底)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方法提纯A;
(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 60 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2)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3)根据t2℃时A物质的溶解度考虑.
解答: 解:(1)从t1℃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1℃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CBA;
(2)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A恰好达到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100%=37.5%.
故答案为:(1)CBA;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60; 37.5%.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知道溶液中析出溶质的方法,熟悉根据溶解度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16(2013•常德)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
(3)t2℃时将1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降低温度至t1℃时,将A的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7(2013•衡阳)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C ;
(2)t1℃时,B、C的 溶解度 相等;
(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加入A(合理方法均可)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3794729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并结合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t1℃时,B、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3)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故答案为:(1)C;(2)溶解度;(3)加入A(合理方法均可).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掌握和应用,依据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8(2013•长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P点的意义是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5g ;
(2)t2℃时,甲的溶解度 大于 (填“大于”、“等于”、“小于”)乙的溶解度.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 解:(1)P点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5g;
(2)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5g;(2)大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难度不大,据相关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