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3-27 22:44:16 | 点击次数:737次 |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2、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2、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法指导】
学习分论点对文章中心的论证所起的积极作用;掌握议论文要讲清的三大内容(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学习过程】
一、文本探究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2.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3.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4、 归纳总结
本文的设喻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二、理解鉴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声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不超过10字概括本节的内容:
2.试归纳本段文字中几个“而”字的用法。
3.本段中的几个“假”字,是什么意思?与成语“假公济私”的“假”意思相同吗?还能再举几个
带“假”字的成语吗?并比较其用法。
4.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善假于物”该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小结与反思】
小结
反思
三、教材回扣,巩固训练
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如下作业:
1. 在 上填写原文中的句子。
2. 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3. 翻译标有 的句子。
4. 指出标有 的句子的句式特点。
5. 1项直接写在 上;2、3、4项写在各行之间的( )里。
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已: 特殊句式: 于: 于:
为: 中: )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有: 槁: 暴: 然: 就: )
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 乎: 知: )
吾尝终曰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尝: 而: 须臾: 跂: )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见者远: 疾: 彰:
假: 致: )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能水: 绝: 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 , 。故不
(焉: )
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十驾: )
, ; ,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上: 一: 寄托: 躁: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