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4-6 15:57:13 | 点击次数:666次 |
27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对有关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了解很少。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步 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学重构1( ) |
教学重构2 |
一、课件导入,初读课文。 |
1、今天我们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这个故事发生在非洲,维多利亚瀑布游览区。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
1、学生欣赏课件。
2、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中可随时向老师求助) |
利用课件从维多利亚大瀑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引入教学,一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则补充了课文涉及的部分背景资料,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信息,开发了学习资源。并 |
|
|
二、检查自学情况。 |
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如:学习“游人如织”一词时,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插图体会它的意思——“织”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形容游人很多。 2、用上刚刚学过的词,结合课文内容,试完成下面的练习: |
1、认读生字新词,交流部分词语的意思。
2、按要求完成练习。
|
在生字、新词的教学中,采取温故知新,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在比较中识字。对一些不易理解的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联系课文内容随文而教,在学生学习词语的同时,又指导了读书。
本设计力图做到学用结合,通过词语填空,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巩固所学词语。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同时也注意补充资料,传递文化信息,如关于“非洲木雕”的知识。 |
|
|
三、熟读课文,粗知大意。 |
1、请同学们再轻声读文,要求读通、读熟。想一想,课文围绕“木雕”写了怎样一件事?
2、讨论:你能在“木雕”前加上一个词,疏理一下故事的顺序吗? (听朋友介绍)木雕 ( )木雕 ( )木雕 ( )木雕 4、按照上面的顺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1、轻声读文,读通、读熟。思考课文围绕“木雕”写了怎样一件事?
3、指名读相对应的段落。 |
一篇课文作者在创作时都是统一布局、一气呵成的。学生读课文,也要从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方能得其意趣。在学生通读全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之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读通”,并用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疏理课文结构,这就好比占领了一个“制高点”,以此俯视全文,以求使学生能富有情趣地、实实在在地整体感知课文,为下一步的精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
|
|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
黑人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不了解那些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位少年的表现。因此,在初读基础上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
|
|
五、指导书写生字。 |
1、出示会写字。
2、指导学生在生字抄写本上书写。
3、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
1、学生认读会写字,交流识记方法及易写错的地方。 2、书写生字。 3、欣赏同学的作业,评议。 |
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
|
|
板书:
27 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教学反思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步 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学重构1( ) |
教学重构2 |
一、复习导入,感知全文 |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 的少年》一课。 2、 请你读一读屏幕上的词。
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读词。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
复习词。整体感知全文。 |
|
|
二、品味卖木雕少年的言行,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
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不懂的问题。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深读课文。 |
1、默读3-9自然段,画出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语句,然后口头完成练习。
2、想象说话。 |
这里设计4条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将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二是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教师又相机点拨,从少年的言行中揣摸他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
|
|
三、品读“送木雕”部分,想象卖木雕少年是怎么做的。 |
1、“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又相遇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2、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3、补充资料,解疑: |
1、学生分别说出、读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问题。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话?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
3、阅读补充资料。
1、 交流自 己收集的资料。 2、 讨论, 解答问题。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学生直接参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交流,也大大拓展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件中既有图片资料,又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感性、直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课外知识。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
|
|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谊。 |
1、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夜晚宾馆外的小树林边,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轻轻响起。 |
进入情境,随着音乐轻声朗读第10-15自然段。 |
“感情朗读”其实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方法。它是读者与作品情感产生共鸣之后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有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有自由的朗读空间,在读中积淀语感,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
|
|
五、感悟语言,积累词句。 |
课文中有许多生动的词句,你愿意用非常工整的书写把这些词句抄写下来吗? 老师巡视。 |
学生抄写好词好句。 |
积累好词佳句,训练书写能力。 |
|
|
板书:
(介绍)木雕
卖木雕的少年 (挑选)木雕 友好情谊
(放弃)木雕 美丽心灵
(赠送)木雕
教学反思1: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