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4-8 16:13:50 | 点击次数:998次 |
国共的十年对峙
【知识拓展】
1、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毛泽东指出:第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第三,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毛泽东认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这就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五次“围剿”与反“围剿”
各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恐慌。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杂牌军8个师约十万人,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军一方面军共约4万人,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共毙伤俘敌1.5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1931年4月,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围剿”,这次“围剿”改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20万国民党军分四路向前推进。红军3万余人,一方面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敌人。从5月16日至31日,打了五个胜仗,共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7月,蒋介石又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调集军队三十万,以嫡系部队为主力,并自任总司令。红军仍然只有三万人,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薄弱”的方针,两个半月内,红军歼敌17个军团,毙伤俘敌3万余人,缴枪1.48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态度,20万东北军不战自退,东北三省拱手让与日本。全国人民愤怒声讨祸国殃民的不抵抗政策,强烈要求国民政府体制内战,一致对外。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推行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当时,王明、博古已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左”倾错误领导人强令中央红军主动出击攻打敌人重兵布防的地方。但是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歼敌,指挥红军在江西宜黄附近,连续歼敌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获大量枪械。于1933年春,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以50万军队重点进攻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一开始,博古、李德就错误地判定,这是“红色政权与白色政权、革命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谁胜的决战。”他们实行冒险主义方针,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的口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挫后,他们转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处处设防,节节抵抗,同敌人打阵地战,跟敌人拼消耗。结果,红军奋战一年,却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右倾和“左”倾错误
右倾: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左”倾: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
4、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参加会议的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会议中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李德以及翻译伍修权列席会议。
会议先由中央负责人博古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要归咎于帝国主义给了国民党大量帮助、白区和各苏区的配合不够等客观原因,不承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和李德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尖锐地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经过激烈争辩,会上多数人同意他们三人提出的提纲和意见,认为博古在会上所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的报告是不正确的。张闻天受会议的委托,根据会议多数同志特别是毛泽东发言的内容,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肯定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使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博古、李德要负主要责任。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决定取消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实际上主持政治和军事指挥的“三人团”,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的责任。在会后中央军委决定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农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遵义会议的意义
【互动探究】
一、阅读教材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上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严重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
材料二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
——摘自《秋收起义》
(1)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意义何在?
(3)阅读教材,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4)根据以上所学,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坚无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孙翠萍《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联系》
请回答:
(1)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央红军渡过的三条主要大河及战果。
根据材料二概括的长征精神有哪些?
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当堂训练】
1、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
“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 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D. 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
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略的策略 D.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毛泽东说:“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
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①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
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 ②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③农民
反帝反封建的态度最坚决,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④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
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5、“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的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共八七会议决议表明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共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共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共理论基础发生根本变化
6、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
使用。1929年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
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后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
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A.探索适应当时形势的土地政策 B.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C.纠正土地革命中的“左”“右”倾错误 D.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
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8、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发表了演讲词:“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未闻
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近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
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根据推断蒋介石之后的主要军事行动是
A.发动四一二事变,屠杀人民 B.调动军事力量,抵抗日本
C.围剿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 D.默认伪满洲国,妥协日本
9、胡锦涛在一次重要的讲话中指出:“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①引领红军向哪
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②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③结束“‘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其中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解决的是
A.①②③ B. ① C. ②③ D. ①③
10、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访问陕北后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流动武装宣传。”这里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胜利进军,扩大了革命影响
B.一二·九运动后平津学生南下宣传抗日救国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11、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
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前线 D.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2、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查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
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 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1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孙中山于1912年建立了共和国,但实权却掌握在官僚和军事领导人手中,他们像军阀一样控制着这个国家,1925年孙去世后,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和中国的领袖,……但是,蒋的改革方案有着严重的漏洞,这些漏洞最终证明是致命的,极其需要的土地改革因农村地区的国民党为反对任何改革的地主所控制而被忽视,蒋的一党制的独裁政府阻止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反对党党派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坚持自己的权利;革命才是唯一的选择。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其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的纲领吸引了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孙中山曾与共产党紧密合作,但蒋介石不;他强烈反对共产党人的激进社会主义,发动了五次所谓的“剿匪战役”。但共产党因其没收大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争取了广大农民而幸存下来。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民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就没有革命。”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
在与蒋介石的“围剿”进行了数年斗争之后,毛泽东最终冲出了包围,到达西北诸省,在那里艰苦斗争,建立了根据地,由于他的土改政策和日本人在东部沿海的进攻削弱了蒋的政府,他渐渐地扩大了根据地。……最终迫使蒋于1949年逃往台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指出毛泽东领导中央能在1949年推翻蒋介石的原因。(只能写出要点,不能大段抄原文)(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制定的与苏联不同的“新的革命策略”是什么?“毛最终冲出包围,到达西北诸省,在那里艰苦斗争,建立了根据地”又是指什么事件?(6分)
(3)你认为材料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否正确?(2分)
【本课小结】
【我的疑问】
|
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学案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一、
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敌强我弱,进军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推动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赤水、金沙江、大渡河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当堂训练】
1-6 BDDDCD 7-12 BCDCDB
13、
(1)①国民党反对土改,一党专政。②日本进攻削弱了蒋的政府。③中共提出了更公正的革命纲领,实行土改,实行新的革命策略。组织农民。建立和扩大根据地。建立军队和政府。武装斗争。(8分)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6分)
(3)基本正确。(2分)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