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4-9 20:34:54 | 点击次数:918次 |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法指导】
1、从“无为”到“有为”:西汉初用“道”,“无为而治”,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形势决定的;汉武帝时用“儒”,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所以,治国方略、治国思想的选择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一种学说能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当时的形势和是否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2. 董仲舒的新儒学
(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巧记方法
内容 |
本质 |
作用 |
特点 |
一统二独权神授,三纲五常为美德 |
文化专制 |
主流、正统 |
外儒内法 |
(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区别对待。
【学习过程】
一、背景
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____________的政策。
2.汉武帝时,社会潜伏着危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胁着西汉的稳定,____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细节点拨 分析汉初的“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时的“积极有为”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提出
1.特点:董仲舒把__________、_____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内容
①提出“_______________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宣扬“____________”,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____”。
3.作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细节点拨 在分析理解董仲舒思想时,要注意从两方面着手。如“大一统”思想,虽其充满了唯心色彩,但大一统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三、成为正统
1.表现
①起用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
②___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兴办_______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④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__思想,逐渐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节点拨 注意结合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分析其成为正统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问题思考】
1.汉初儒家思想不受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探究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问题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呈现出什么特点?
2.材料一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
问题 材料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其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 儒学成为正统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问题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并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一、1.与民休息 2.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积极有为
二、1.道家 法家 2.①春秋大一统
②君权神授 ③三纲五常
三、1.①儒学家 ②儒家经典 ③太学 ④地方教育系统 2.正统 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问题思考
1.(1)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初尚未复苏。
(2)儒家思想没有强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
(3)秦末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无为”思想更有利于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统治秩序。
2.(1)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得以独尊。
(2)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3)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3.(1)自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之后,经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善,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3)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4)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知识链接】
一、汉武帝贤良对策的社会背景。
第一、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政治上的宽松使得儒家思想在西汉初期得以有机会逐渐复苏。
第二、随着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出现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同时也有隐患:①南北边境不宁:主要是北方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河西走廊、河套地区被控制在匈奴手中,匈奴和西汉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其次是南方少数民族尚未完全归顺,如夜郎国妄自尊大等。
②王国威胁中央:汉初刘邦在基本上消灭了异姓国以后,又分封了九个同姓国,虽然在汉景帝时期通过削藩和平叛收回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实力大大削弱。但是王国毕竟还是存在,诸侯王一般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甚至还有轻死重诺的“豪桀之士”,成为政治上的助手和死党。对中央构成一定的威胁。
③阶级矛盾激化。西汉前期,就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早在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论贵粟疏》)就已经指出土地兼并造成有些地方民不聊生的现象,“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这种情况下,阶级矛盾必然被逐步激化。
这些都要求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来解决。所以,汉武帝的举贤良用人政策,正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因而出现汉武帝时期的“举贤良对策”。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
(3)思想主张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5)评价和认识
主张 |
评价 |
认识 |
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大一统虽然充满唯心色彩,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 |
①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对儒家思想加以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②对新儒学思想要辩证对待,认识其积极性和消极性,弃其糟粕,批判继承 |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
是唯心主义;
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 |
|
三纲五常 |
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但是“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被董仲舒发展了的儒学“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
2.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荀子 D.老子
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这一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4.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
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5.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
6.下图为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
汉代熹平石经 五经书影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①儒家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西汉后期,太学生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无为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自然科学知识
8.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 案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导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后果?
(2)按照材料二的主张,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文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两则材料的主张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C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是吸收了韩非子“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而对于孔孟之道,较多的是继承与发展。]
2.B [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的思想。]
3.D [此时的“孔子之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的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它强调大一统观念,强调“君权神授。”这些思想非常适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4.C [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提出了“大一统”思想,适应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的需要,故C项不正确。]
5.C [本题通过西汉东汉官员身份的变化,考查了汉代儒学在社会中的地位。西汉武帝采取措施,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人们只有通过学习儒学才能做官,因此东汉诸将必然出身儒家。]
6.B [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而非唯一思想。此题容易误选A,因为审题不仔细往往不注意①中的“唯一”两个字,马虎地认为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而认为其是正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7.C
8.C [A、D两项是孔子的言论,B项是荀子的言论,均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C项实质上是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用思想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局面的大一统。]
9.(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相同之处:都主张统一思想,禁绝异端邪说,都是思想文化专制。
不同之处:前者主张“以吏为师”,后者主张“独尊儒术”;前者手段残暴,采取焚书的形式,后者手段温和,采取国家扶持的方式;前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后者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于民族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拓展提升】
一、汉武帝尊儒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1)原因
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2)措施
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3)影响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4.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
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三、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答案:D
辨析:抓住题干:由“百家”到“独尊”的本质是一种专制。故答案为D。
例二: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
B. 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辨析:本体主要考查对“天人感应”学说历史作用的理解。“天人感应”一方面强化了皇权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又借神对皇权有了一定的约束。故答案为D。
例三: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
A.君权神授 B.独尊儒术 C.人定胜天 D.实行“仁政”
答案:A
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清楚儒家学说在汉代是怎样发展的,其代表人物是谁,有哪些主张。汉“独尊”既是主张,更是赋予“新”之后的结果。“仁政”思想是继承先秦儒家思想,“人定胜天”是荀子的观点。故答案为A。
例四: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
A.“大一统”思想 B.“省徭役,宽民力”
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C
辨析:董仲舒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其伦理观上,强化封建等级,强调封建伦理纲常。故答案为C。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