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4-9 22:09:32 | 点击次数:958次 |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学法指导】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4.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并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比较。
5.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6.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联系必修2中第三专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必修1中的“一国两制”来说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8.围绕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要解决的历史命题来做简要比较,进一步认识中国国情,感受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学习过程】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____________”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
2.过程
(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①内容:着重阐述毛泽东____________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意义: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____________”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____________新理论的宣言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内容
a.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
b.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建设上来。
②意义:我国的____________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
细节点拨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过程
(1)中共十二大
①时间:________年。
②内容: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____________,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
①时间: ________年。
②内容: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____________的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路线。会议________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___年。
②内容
a.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
b.本质:解放生产力、____,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________,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__________。
(4)中共十四大
①时间:________年。
②内容: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思考】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有何意义?
2.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5)中共十五大
①时间:________年。
②内容: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________________》。
(6)其他思想:提出“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阐述了____________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
2.意义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____________,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旗帜。
细节点拨 邓小平理论是逐步形成的,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结晶。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____________的新问题。
2.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3.地位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__________,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4.评价
(1)涵盖了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2)是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3)进一步回答了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4)创造性地回答了________________、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细节点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问题思考】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探究一 邓小平理论
1.问题 20世纪以来在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 在2004年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际,《南方周末》发表评论员文章说,如果以中国国力在世界的位次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画一条曲线,我们将发现这条曲线在邓小平时代画出了一道止跌回升的陡峭轨迹——当邓小平1904年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宋代以后开始缓慢下滑的中国几乎到达其衰落的谷底。1997年邓小平去世时,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综合国力第六位并且继续向前迈进,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自1840年以来第一次真正接近了民族复兴的目标。在给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政治家,邓小平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并留下了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政治遗产——邓小平理论。
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有哪些?
3.问题 当代中国经历了哪三次思想解放?取得了哪些成果?
探究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党的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简要分析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意义。
【史料文本】
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历史纵横 1977年2月,国内一些主要报刊发表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凡是”。这种对毛泽东生前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的观点,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信息】 “两个凡是”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价值】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继续坚持“文革”“左”的指导思想,继续禁锢人们的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错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因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组材料对于我们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有着重要的帮助。
【方法】 阅读邓小平的题词要注意思考这一题词的背景,“历史纵横”实际上回答了这一问题,阅读时还要注意与教材知识相联系,加深对所学问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文化大革命 2.(1)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②两个凡是 特色社会主义 (2)①a.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1.(1)①1982 ②走自己的路
(2)①1987 ②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一次 (3)①1992 ②a.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发展生产力 c.生产力 综合国力 生活水平
(4)①1992 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①1997 ②中国共产党章程
(6)一国两制 和平与发展 2.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1.(2)与时俱进 2.(1)先进生产力 (2)先进文化 (3)最广大人民 3.指导思想 4.(1)政治 经济 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什么是社会主义 (4)建设什么样的党
问题思考
1.(1)它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念,重新确立了实事实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2.(1)邓小平南方讲话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邓小平南方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开展,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取得了重大成就。
3.(1)从总体上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这一思想的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这一思想的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思想的本质和归宿。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2)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并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三步走战略。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3.(1)内容:第一次思想解放: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冲破了“个人崇拜”,经历大约一年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便大致完成;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的框框,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1997年破除姓“公”姓“私”框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是第二次思想解放的继续。
(2)成果: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开始经历5年时间、两次党的代表大会、两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仍然不能说彻底地完成。这个过程概括起来有两大思想成果:其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其二,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新理论。
探究二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它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需求,赋予党的先进性以鲜明的时代特色,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鲜明的时代精神。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生产力发展、文化发展、人民利益这些唯物史观重要原理直接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限于阶级分析,限于阶级和政党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建研究领域大大拓展了,拓展到要研究生产力、文化、人民群众这些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全体党员的新要求,为继续全面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论断,为推进各项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知识链接】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兴起。
(2)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
(4)现实土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1977年前后
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
C.题词说明中国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2.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以下文章中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 )
A.《强学会叙》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论持久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邓小平谈话的国际大背景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必然的,是件好事情
C.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
D.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21世纪初,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下图是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胡锦涛主席在山东考察民生。他强调:要时时刻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广大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
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D.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政治动向
7.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8.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
材料三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应怎样完整表述?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
【参考答案】
1.D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相关知识。从命题形式看,属于反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反而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2.D [“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和思想。邓小平在全国发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结论,揭开了全国范围内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3.B [苏东剧变既不是好事情,也不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
4.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前,人们的思想受到“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前,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存在偏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D
6.C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胡主席“要时时刻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广大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语言和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7.B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应用能力。领导我们“站起来”、“富起来”的和“引路人”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他们的思想分别在中共七大、十五大和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8.D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②是指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三者的共同点,故应排除②。①③④均是三者的共同特征。]
9.(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拓展提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1.提出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中国共产党内,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
总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2.创立的条件
(1)可能性: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尤其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
(2)战略机遇: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3)新活力: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4)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实践基础。
(5)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理论基础。
(6)宝贵经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
3.创立及内涵
(1)创立: 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2)内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3)“三个代表”思想的辩证关系: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政为民。
4.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