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7.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4-9 22:22:19 点击次数:1010次

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重点难点 

处理方法 

 

 

 

 

重点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政策和成就。

 

难点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和内容。

(1)结合【互动探究】栏目,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建国后教育的发展历程“‘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然后师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结合【名师总结】栏目,首先归纳出清晰的条目,然后运用实例和历史的逻辑,逐条讲解透析,使学生透彻全面理解,并牢记于心。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图片导入

邓小平与大学生在一起

19778月,第二次高等学校招生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以后时间最长的一次招生会。由于的思想还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因此,会议争论十分激烈。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招生会的形势很快扭转。10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高考制度恢复了。中国的高考制度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历程,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一历史。

案例二——文字导入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世界教育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江泽民

这些名言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教育。

 


教学流程设计

1阅读教材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阅读【学习思考】

2.通过【判断回扣】栏目回扣知识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方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中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经验教训,可利用教材三目直接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可利用【互动探究】提供的史料由浅入深地进行步骤3:师生通过【探究归纳】共同归纳本考点内容,然后学生做【典题对练】,教师讲解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可利用教材第102资料回放和插图创设情境,或利用【互动探究】探究2进行步骤5:师生利用【探究归纳】共同归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然后学生做【典题对练】,教师讲解步骤6:师生利用【名师总结】共同归纳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教师进行透彻讲解和点拨,并引导学生研读【典题例证】步骤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步骤8:教师多媒体出示【课堂小结】,学生对照明确掌握已学知识,自主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政策和成就,科教兴国的原因和影响。(重点)

2.理解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75)

 

 

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时间:1949年底。

(2)内容

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教育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采取的措施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的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阅读教材第100页【学思之窗】: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为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提示】 (1)发展: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原因: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混乱。

(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2影响

(1)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教育的复兴

1.原因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

 

70年代末

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80年代

 

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基础

教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中等

教育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高等

教育

增设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90年代

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

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

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

3.成就

(1)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2)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判断回扣】

1.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底,此时文革已结束,但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

2希望工程是为救助失学儿童而设,针对的是基础教育,而211工程针对的是高等教育。()

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

3211工程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工程。(×)

211工程是发展高等教育方针,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希望工程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4文革时期,高考制度的废除意味着高校没有招生。(×)

1966年,高考制度因文革倾错误而废止,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期间10年的时间,中国高校并不是没有招生,而是在70年代初期招收所谓工农兵学员,采用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录取,不再进行考试。导致的后果是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高校教育质量大大下降。

 

 

(见学生用书第76)

 

 

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史料 《共同纲领》第一条指明了我们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在具体步骤上则必须一步一步地求其实现。

——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195068)

问题:结合史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提示】 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史料 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是一项战略性措施,对于推动教育战线的整顿工作,迅速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尽快改变教育事业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严重不相适应的状况,是完全必要的。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有关院校的领导,积极支持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工作。

——《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

高等学校的报告的通知》(1978217)

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办好高等重点学校的意义和措施。

【提示】 意义:推动教育战线的整顿工作;提高教育水平;培养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需要的人才。

措施:教育部门的推动;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对院校的领导;增加教育投资。

 

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4)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现代化建设。

2.经验教训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的主要教育措施不包括(  )

A.接管各级各类学校

B.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

C.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D.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解析】 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人民教育。D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答案】 D

【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史料二 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中央提出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

 

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

1.史料 邓小平同志针对教育的要求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问题:邓小平同志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又是基于怎样的前瞻基点?

【提示】 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基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史料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问题:史料中江泽民的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提示】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社会发展需要劳动者成为各行各业懂得科学技术和管理现代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而科学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教育来获得。

2.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源。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财富,是人的知识和智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开发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显得日益突出。人的智力开发速度快慢,最终将直接反映在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上。

3.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源泉,创新使民族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4.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发展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体现了教育具有(  )

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历史性作用

C.统筹性作用  D.阶段性作用

【解析】 关键信息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优先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答案】 A

【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科技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199556)

史料二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要点提纲

名师总结

 

1

建国初期

政府对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造。接管和改造旧学校,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

2

全面建

设时期

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两种教育制度推行,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3

文革

时期

教育遭受巨大摧残。正确的教育政策被严重扭曲,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偏差,同时又出台了一些的教育政策。不仅使我国教育事业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本来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起来,也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

4

改革开放

新时期

人民教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教育界拨乱反正,使我国教育的正常秩序迅速得到恢复。教育政策逐渐深化、科学化和系统化。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世纪末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解析】 本题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教育成就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推断能力。通过分析四个选项我们可以看出,ABC三项都是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某件大事,而D项包含了AC两项的成就,结合题干中占世界人口1/5壮举”“改变命运等信息可推知,此壮举应和普及义务教育及扫盲教育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1.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刘北宪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前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当泥瓦工,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恢复高考制度  D.实施义务教育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能力。首先要理解命运发生重大转折是指由泥瓦工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参加高考才使其改变命运。由题干提供的1978很容易联系到教材:1977年恢复高考后。

【答案】 C

2.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恢复高考制度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 推出希望工程 着手实施211工程计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是在1977年,是在1983年,是在1989年,是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 A

 

 

 

 

 

(见学生用书第78)

 

一、选择题

1.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是(  )

A.义务教育      B.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  D.免费教育

【解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答案】  B

2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事业损失惨重,其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B.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为下降

C.彻底抛弃封建儒家文化的糟粕

D.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解析】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彻底批判,不分精华和糟粕。

【答案】 C

3(2012·海南会考)文化大革命后,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右图是当年考生使过的准考证。那一年是(  )

A1966

B1978

C1977

D1979

【解析】 图片中有明确的时间一九七七年

【答案】 C

4.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是(  )

A.三个面向  B211工程计划

C.半工半读  D.科教兴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是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指导方针;B项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施;C项是在文革前。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5.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古往今来都把教育看做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大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汉代太学

授业画像   图二 京师同

文馆旧址  图三 北京大学

 

(1)汉代开始办太学。开始兴办太学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太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师同文馆创办于(  )

A.洋务运动中  B.维新变法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京师同文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对教育改革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即:教育要面向________,面向______,面向______

(4)1993年,我国开始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211工程的含义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第(1)(2)(3)(4)问,牢记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关键,在作答时,注意每个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背景联系。

【答案】 (1)D 封建官吏 (2)A 外交人才(或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3)现代化 世界 未来 (4)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

 

 

(见学生用书第135)

 

一、选择题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

重视全面发展 重视德育 教育要面向世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毛泽东的教育方针体现出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问题,但教育要面向世界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毛泽东的方针中也没有体现出来,排除带的选项。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2.右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邓小平整顿教育,恢复高考制度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解析】 1957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A.占领教育要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解析】 在当时,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是为了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为建设国家服务,AB两项与题干内容无关,D项是性质,不全面。故C项正确。

【答案】 C

4.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17(建国后17)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解析】 1949年到1965年,中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C

5(2013·长春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大跃进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

B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遭到破坏

C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D文革期间学校秩序混乱,但整个民族的素质大大提高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历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加强对基本史实的记忆。

【答案】 C

6.明明的爸爸在中学时由于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而丧失了接受科学教育的机会。据此你可以判断其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B教育革命

C.教师力量不足  D.教育经费困难

【解析】 根据教材可判断选A项。

【答案】 A

7(2013·包头月考)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自告奋勇抓教育,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领导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恢复教学秩序和高考制度 提出发展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可用排除法。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它明确提出于1993年,因此排除含有的选项。

【答案】 D

8.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  )

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制定《义务教育法》 启动了希望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注意关键词首要位置希望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贫困儿童的失学问题设立的。

【答案】 C

9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解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

【答案】 B

10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底召开的,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211工程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CD两项错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青年人提供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所以出现了题干所述情景,故B项正确。

【答案】 B

11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截至2007年底,希望工程共收到海内外捐款近40亿元人民币,捐建希望小学13 000余所。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B.成为科教兴国战略最重要的环节

C.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D.体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解析】 希望工程只是促进义务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科教兴国战略最重要的环节。

【答案】 B

12(2013·大连高二检测)假设你是国家教育部的一名职员,有幸向前来访问的外国友人介绍211工程计划,你如何来正确解释(  )

A.国家着手实施该计划是在20世纪80年代

B.面向21世纪,在全国创建一所最著名的大学

C.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D.在1993211日提出的计划,故名

【解析】 A项时间不符,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故BD两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材料二 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

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 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

1978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一信息分析。第(2)问注意分析材料二中的第二段话和第四段话,两段话分别介绍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第(3)问可结合材料的中心——发展教育事业归纳总结。

【答案】 (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

(3)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4(2013·镇江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

材料二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学

生数

学校数

在校学

生数

学校数

在校学

生数

1949

34万所

2 400万人

5 219

127万人

205

11.7万人

2001

49.13

万所

1.25亿人

10.09

万所

9 115.31

万人

1 911

1 175.05

万人

请回答:

(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有什么重要意义?

(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

(3)从材料二分析,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现象?

(4)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问主要考查科技与教育的关系,解题关键是掌握三个面向的含义及作用。第(2)问要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第(3)问要从材料中所给数据分析得出。第(4)问要重点从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来分析。

【答案】 (1)它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体制。

(3)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4)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决策,<, 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