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邓满娥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7-11-16 18:42:51 | 点击次数:368次 |
《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促 cù 萧 xiāo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提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身在他乡的诗人,看到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很开心,他自己也很高兴!从这个地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思想之前。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思乡,思念情人。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
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提示:异 (yì) 插 (chā) 逢(féng)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 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亲人
2.引导以情促读。 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fo</body></html>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