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三年级上 - 人教 - 第六单元 - 21 古诗两首 - 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
上传:邓满娥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7-11-27 11:32:25 点击次数:531次

《古诗两首》教案

【教材分析】

“诗中有画”,读一首诗就像欣赏一幅画,很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境界。李白的《望天门山》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可谓是“诗中有画”的典范之作,只是各自所创设的诗境有所不同。

《望天门山》开头两句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首句着重写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借山势写水的汹涌;次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力,借水势写山的奇险。后两句写天门山的雄姿,诗人的立脚点在孤帆上,尤其一个“出”字,让人身临其境,逼真地再现了舟行江中望天门山的特有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新鲜喜悦之感。全诗一句一个画面,诗句流畅似脱口而出,全无刻意修饰,但深入体味更觉意味隽永。

《饮湖上初晴后雨》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首句写太阳照射下荡漾的湖波,次句写雨幕笼罩下的山影,两句所描摹的正是当天先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真实景观;后两句成为描写西湖的千古绝唱,其中,“淡妆浓抹”与上两句诗的“晴”与“雨”对应,“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呼应,充分展现了西湖的优美风姿。作者把西湖比作西子,并非是西湖的自然再现,而是诗人的艺术创造。二者之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通感妙喻,在于神似而不是形似,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

诵读古诗,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因此,在这两首古诗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在读中领悟、揣摩、探究、品味。即初读时,指导学生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韵味;再读时,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顺利找出景物,形成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品读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通过进行充分合理的想象,领悟诗中的情境,让诗里有风生水动,有花开鸟叫,进而体会全诗意境及气势,入情入境地诵读。在如此有层次的诵读中升华诗情,使诗中的意象越来越立体。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4 个生字;能借助注释,结合诗人背景,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

3.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前往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2.“望”——远看,再读诗题,读出远看的感觉。

二、整体感知,通读古诗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细读诗句,赏景悟情

(一)《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且是连环画。每一句诗都有什么景呢?快速默读,找一找。(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

(二)学习“天门中断楚江开”

 1.自由读,找出动词(“中断”“开”)

 2.“中断”什么意思?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3.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耳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4.明明就是夹江对峙两座静止的山,是大自然形成的,李白却大胆想象成被楚江水劈开的,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导朗读。

(三)学习“碧水东流至此回”

 1.自由读,找出动词。(“回”)

 2.“回”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回旋;(2)回转,改变方向;(3)返回。在这行诗中选取哪种意思,说说理由。

 3.浩荡而来的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随着山势,不得不调转方向,折向北沿着山而流。所以,“回”就是——回转,改变方向。

 4.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指导读

 5.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相互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生接读)一、二行。

(四)学习三、四行

 1.自由读,找出动词(“相对出”、“日边来”)

 2.理解“相对”,这是一条楚江,如果这是岸边的青山,与它相对的青山是哪座?

 3.这山不明明是“立在”这儿吗?李白为什么说相对“出”呢?

 4.一个“出”字,展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好境界。船过天门山,扑入眼帘的是——(生接读)孤帆一片日边来。

 5.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眼前色彩明丽、流动而出的胜景,你的心情怎样?

激动的李白会对天门山说什么?

青山如此热情,诗人更为激动,一起读——(生接读)三、四行。

四、链接资料,提升情感

 1.李白心情愉悦仅仅因为天门山的美景吗?链接李白资料

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出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如何表达?这时,正好借眼前的山水来抒发,这就是借景抒情。

 2.读出心中无比欣喜的李白的感觉,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五、指导写字。

“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部分较难写,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画地写。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能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

 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在展开想象和拓展阅读中感受西湖的自然美。

【教学过程】

一、由景入诗,解释题目意思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课件播放西湖图)

 2.观赏了西湖美景,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导入课文题目:是呀,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宋代诗人苏轼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它的诗篇。今天学的就是他写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文题目]

 4.齐读课文题目,从课文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怎么知道的。(诗题告诉我们写的是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

二、整体感知,通读古诗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

 3.过渡:哪些诗句写晴天景色,哪些诗句写雨天景色?

三、细读诗句,想象美景

(一)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

 1.诗中哪句写了晴天西湖的美景?

 2.“潋滟”是什么样子?

1)借助注释是读懂诗的好方法。

2)课件出示水波闪动的画面。

3)你能用别的词语来表现“水光潋滟”吗?(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

 3.想象说话,夏日,你也在西湖荡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还会看到什么美景?

 4.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会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中用了哪个字概括的?[板书:好]

 5.链接。晴天的西湖到底有多好呢?出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你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心情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说明:让学生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把文本读成画面,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景的交融,不仅能让学生感悟到此诗语言之精妙,也能让学生领悟到它的语境之优美。特别是链接古诗,拓展了学生视野,也从内容、意境、情感等方面为学生理解后两句诗作铺垫。]

(二)学习“山色空蒙雨亦奇”

 1.过渡:正当诗人陶醉在这美景中的时候,飘起了蒙蒙细雨,雨中的西湖是怎样的?

 2.闭上眼睛,想象雨中西湖的样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3.(课件出示雨中的西湖)教师边放画面,边配乐介绍: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是那样神奇,如同神话中的仙境。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地吟诵到——“山色空蒙雨亦奇”。

(三)学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过渡:晴天好,雨天奇,西湖总是那么美,怪不得苏轼这样说——(生接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作者把西湖比作了谁?西子是谁?

 3.教师介绍西子。

 4.诗人怎样形容西施的美?理解“总相宜”。

 5.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6.小结:西施不论略施粉黛还是浓妆淡抹,都是那么楚楚动人;西湖正如西施,它美在——“水光潋滟晴方好”,美在——“山色空蒙雨亦奇”,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它美在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神奇美丽。所以诗人发出感慨:——(生接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把诗句中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不仅让学生体悟诗句内涵丰富的语言,感受诗人比喻的绝妙贴切,还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五、配乐吟诵,升华诗情

 1.配乐朗读,然后背诵。

 2.《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西湖之绝,西湖也因为这首诗有了另一个名字“西子湖”,从而名扬千古。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