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必修一 - 人教 - 第二单元 - 4 烛之武退秦师 - 综合荟萃
《烛之武退秦师》朗读指导
上传:蒋菁菁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7-12-18 20:41:51 点击次数:752次

《烛之武退秦师》朗读指导

 

1关于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关于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重读的词语为;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太后盛气而揖之中重读的词语应为”“盛气;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如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中重读的词语应为亿丈”“不测;表示结果或过程的补语要重读,如却匈奴七百余里”“非抗于九国之师,其中七百余里”“九国之师应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如当此之时……”“此四君者要重读。除以上五种外,句子中某些重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常也需要重读,这是因不同的语境而定的,故放在具体篇目中指导。
    2.关于语气、语调。古汉语中的语气同现代汉语一样,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应读出句子的特有语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这些内容同样用于其他篇目的朗读指导,故后面将不在赘述)
    3.范读(提醒学生要认真听)
    4.齐读(速度较现代文要慢,句读要清)
    5.指导学生诵读、理解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本段关键一句,语速要较慢,尤其是处应稍作停顿,字要拖长声音。此句读完,稍作停顿,再起后句/军函陵,秦/军汜南”“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在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当驻扎讲。
  (领读,齐读)
   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
   明确: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尝试背诵)
   第二自然段
  (让一位诵读基础好的同学先读一遍)
   诵读指导:
   国危矣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烛之武对只能虚度人生的无可奈何慨叹,要读出伤感的基调,而郑伯,面对烛之武的牢骚,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从谏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郑伯之言一定要读得心平气和。
  (领读,齐读)
   提问:面对为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明确: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说秦师的重任。
  (齐读)

    第三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
    本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例如秦、晋国郑,郑既知亡矣一句,要读得心平气和,诚恳可信,博得秦君好感。充分表达出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技巧。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句,是言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但烛之武采用的是以退为攻的论辩技巧,因此要读得平缓而又委婉。但言用亡郑以陪邻?这一反问句,语调要略高一些,反问语气要读出来;然后缓而较轻地读出邻之厚,君之薄也。因为这几句话意在动秦伯之心,点明秦晋联盟的虚伪性。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句,则是烛之武另换角度,从礼仪上引诱秦伯,态度要更加诚恳,用中速读,字要拉长些,注意共其乏困的读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则是烛之武在析之以利害,诱之以利益之后更为成功的说服,即职责晋国的背信弃义和贪得无厌,因此读时要有激愤之感,速度较前要快,尤其是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两句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接着用平缓、诚恳的语气读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
   (领读,齐读三段)
    提问,在此段中,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地道出了秦、晋联盟的虚伪,亡郑对秦的不利,晋国的贪得无厌和背信弃义,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再齐读一遍)

   第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后果作停顿,因是连词,表假设,为假如没有之意,夫人是指示代词,为因人之力/而取蔽之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顿。
(齐读,然后指名学生读)
   提问:本文是如何结尾的?
   明确:以晋文公再风云突变中,头脑前行,毅然撤军作结。而这也正是烛之武所想达到的目的。 
  (齐读课文)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危在旦夕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烛之武                 夜缒而出                            秦军乃还
  (义勇)              智说秦君
                       转危为安                            晋亦去之
    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忠于转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结合板书,尝试背诵)

二、人物形象分析
  ①提问: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评价。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
如果你是郑国人,你会怎么做?  
你同意晋文公的决定吗?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1.巩固背诵课文的成果。
2.阅读《晋公子重耳之亡》,进一步了解与本文相关的历史史实。

 

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
这一年,晋献工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
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
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