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唐建辉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7-12-18 20:57:43 | 点击次数:760次 |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与能力:
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
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单元分析】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展示材料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二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材料三 “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1842年5月道光帝问疆吏大臣
材料四: 广东在英吉利之东南方,约水程三万馀里。…… 英吉利国王所居之地,名曰蓝伦,在俄罗斯之西,约海程二十日。…… 回疆,在英吉利之东南,相距一月。缅甸在英吉利之东,相距四五个月。如由陆路,两月可到,须经俄罗斯过。西藏在英吉利之东,相距两月,须走回疆,无路可通。
──林则徐《洋事杂录六》
请思考: 这则材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一败涂地,割地赔款,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情境体验】: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丧权辱国之下,如果你是清朝统治集团一员,你能容忍吗?准备采取什么措施?
一、“开眼看世界”
1、 背景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 ——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侵略扩张
③鸦片战争 ——惊醒志士
2、 倡导者: 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贡 献: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仿制船炮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
(2)魏 源 ————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 源
代 表 作: 《海国图志》(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的专著)
核心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A、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B、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
内忧: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
外患:西方入侵(第二次鸦片战争)
2、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主体、本质);
“西学为用” :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 它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3、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4.实践: 开展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措施 |
|
军事工业 |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
民用工业 |
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
近代海军 |
北洋、南洋、福建三水师 |
近代教育 |
创办京师同文馆、派留学生出国 |
5、失败
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失败的原因:
(1)列强的破坏
(2)顽固派的阻挠
(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
【合作探究】:你认为只学“西用”不学 “西体”能否真正让中国走出困境?
展示材料:
材料1: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等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2:“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材料3: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德国首相俾斯麦
6、评价:
①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有保守的一面: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
【问题导入】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思考:跟洋务派相比,郑观应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有什么新的看法?为何会发生变化?
①思想变化: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新观点
②原因:有识之士觉察到洋务运动的弊病,认识到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1)背景:
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②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不断传入;
③ 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2)代表人物——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王韬 郑观应等
(3)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商战救国;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4)评价:
A、积极: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B、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 背景: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A、康有为:
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①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宣传方式:
a、办万木草堂讲学;
b、著书:
《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③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④原因: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借其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c、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B、梁启超:
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①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②代表作:《变法通议》
C、严复:
材料: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思考: 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
①思想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②意义:
用民权否定君权,
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3) 实 践: 戊戌变法
(4) 影 响:
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②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③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练习: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B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 B )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 3、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C )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4、(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 )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5、(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B )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6、(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B )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7、(2002上海)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C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8、看材料,思考: 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船炮,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人,奉光绪帝的命令接见康有为,询问有关变法事项。顽固派重臣荣禄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可变的!” 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总会遇到众多阻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八、教学反思: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