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翟艳梅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7-12-21 10:30:08 | 点击次数:635次 |
学校 |
东安一中 |
教师 |
翟艳梅 |
授课班级 |
607 |
|
|||||
章节 课时 |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共二课时) |
||||||||||
课题 |
地球表面形态 |
||||||||||
课程标准 |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解释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2.能够举例说出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褶皱、断层)的判断和构造地貌形成的分析。 2.以流水和风力为例,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由于不同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优美自然风光的图片,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通过了解地质构造对现实中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养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
|||||||||||
教学重点 |
1.地质构造的类型、形态特征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2.以流水和风力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
||||||||||
教学难点 |
从内外力综合作用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 |
||||||||||
课型 |
新课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
教师教学活动 |
学生学习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 入 新 课 |
导入新课 |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板块运动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本节课我们学习“地质构造和外力作用”分别会形成怎样的地表形态,图片中的景象又是很何种原因造成的呢?。 |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
导入新课。 |
|||||||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
PPT播放褶皱和断层的图片,说明地质构造的概念。地质构造分为:1褶皱2断层 看书回答:什么是褶皱? 师生活动《挤呀挤呀挤加油》一起用教具演示褶皱的形成。
|
学生回答: 褶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学生和教师一起用书本作演示。 |
用书本演示,直观形象地表现出褶皱、背斜、向斜形成的地表形态。 |
|||||||
1.褶皱 |
大多数的褶皱构造都形成背斜山、向斜谷,但也有例外(PPT展示背斜谷、向斜山的图片),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师画出板画演示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讲授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时用师生人体试验进行演示) 总结:地质构造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质构造末期: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
学生猜想:大风吹得,流水侵蚀的……
学生由教师指导总结: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而向斜底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学生在教师讲解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完成。 |
增强学生的地理绘图能力。 |
||||||||
2.断层 |
阅读P39活动部分4个小题,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小结: 地垒: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地堑: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
学生回答: 1.断层的概念 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运动方向相反,一侧岩石上升,一侧岩石下降。 3.上升部分形成山地、高地;下降本分形成盆地、谷地。 4.断层线上的岩石易被侵蚀,形成狭长的沟谷河谷。 |
加强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想象能力。 |
||||||||
3.褶皱和断层的区别和联系
3.褶皱和断层的区别和联系 |
以上两种褶皱和断层都是地质构造的表现形式,我们怎样区别褶皱和断层呢? 我们学会区别这两种地质构造对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教师讲授褶皱中的背斜通常储藏石油天然气。 小结:背斜储油气,适合建造隧道。 同学们能猜出向斜通常储藏什么资源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答案。
小结:向斜储水,适合打井。断层之处不适合工程建筑。 |
学生思考并回答:褶皱的岩层是连续的,而断层是不连续的。
学生猜想:向斜像个盆子一样,可能储水。 |
让学生自己总结,增强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
||||||||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讲 授 新 课 |
|
||||||||||
(三)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
运用简短的视频和图片展现火山地貌和地震形成的地表形态。 |
学生感受火山与地震给大地带来的变迁。 |
|||||||||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 |
除了内力作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还有哪种作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PPT展示“残破的狮身人面像”“峡谷”“沙丘”等图片,引出“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利用图示,讲解岩石风化。
|
学生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外力作用也可以塑造地表形态。表现形式有风化、搬运、侵蚀、堆积、固结成岩等。 |
观看图片,感受自然力量的伟大和美好。 |
||||||||
2.侵蚀作用 (1) 风力侵蚀 |
2.侵蚀作用: (1)风力侵蚀:以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等图片说明风力侵蚀。 |
学生观看图片,感受风力侵蚀给大自然带来的特殊景色。 |
|||||||||
(2) 流水侵蚀
(2) 流水侵蚀 |
(2)流水侵蚀:以峡谷、瀑布等图片说明流水侵蚀。 ①流水侵蚀: 侵蚀初期:在河谷发育初期,由于流水速度较快,侵蚀能力较强,形成“V形谷”。 侵蚀中期:河谷发育中期,流水速度减缓,凹岸被侵蚀,凸岸泥沙堆积,形成“U形河床”。 侵蚀末期:河谷发育末期,流水速度很慢,形成“槽形谷”。 |
学生猜想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表形态。 |
多角度分析问题,增强地理思维能力。 |
||||||||
(2) 流水溶蚀
|
②流水溶蚀:以岩溶地貌等图片说明流水溶蚀。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哪里的岩溶地貌最为发达? |
学生回答:我们云贵高原或桂林或云南地区岩溶地貌较为发达。 |
|
||||||||
(3) 冰川侵蚀 |
PPT播放冰斗、角峰等冰川侵蚀的图片。 |
学生观看图片,感受冰川侵蚀的带来的地表形态。 |
观看图片,感受自然力量的伟大和美好。 |
||||||||
3.搬运作用 |
讲授:在风力流水冰川等的不断运动下,同时也将物质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外一个地方,便是搬运作用。 |
|
|
||||||||
4.沉积作用 |
(1)流水沉积:流水在搬运作用后,水流变缓,就会沉积下来。哪种颗粒先沉积,哪种颗粒后沉积? 这些颗粒沉积下来,在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会产生不同的地表形态。 同学们能猜想分别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地表形态么? 讲授: 河流上游出山口A处会形成冲击扇 河流中游B会形成冲击平原,如亚马孙冲击平原。 河流下游入海口C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大家能举出实例么?
风力也会产生沉积作用,请举例? |
学生思考后回答: 颗粒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后沉积。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