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xiaoou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8-5-22 12:42:20 | 点击次数:650次 |
《唐诗二首》学案
【学习目标】
l.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2.品析形象的语言,学习对比手法。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挂罥( ) 塘( )坳( ) 俄顷( ) 布衾( )
丧( )乱 踏( )里( )裂( ) 庇( ) 突兀( )
卖炭翁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作品。
2.了解讽喻诗。
3.了解宫市。
4.给下列字注音。
鬓( ) 辗( ) 辙( ) 两骑( ) 敕( )
5.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薪:
辗:
骑:
敕:
叱:
直:
【课堂探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诗中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2.是的第一节里,都用了那些动词描写了风的猛烈?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3.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
4.群童为何抱茅?
5.第三节里,那个词语准确揭示了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6.第三节里,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诗人痛苦难眠的心情?
7.面对这大风破茅、大雨如注的凄惨情景,诗人作何感想呢?
8.诗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卖炭翁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2.诗歌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翁的呢?为什么这样写?
3.请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并进行具体分析。
4.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并进行具体分析。
5.分别用一个字概括诗人对卖炭翁和宫使寄予的情感。
6.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拓展练习】
1.纵观历史长河,面对饱经战乱,满是沧桑的中国大地,有太多的文人志士们通过自己的笔端,饱蘸自己的一腔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情感,发出永留史册的经典语句。你知道哪些语句?
2.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呢?
请续写后面的故事。要求:情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不少于300字。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