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梦语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2-3 12:52:27 | 点击次数:747次 |
献给母亲的歌
u 学习目标: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
3、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4、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u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u 活动要点: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一、学生展示:
1、小调查一(调查对象:你的母亲)
(1)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我有很多难忘的回忆:
(2)为了孩子我曾经放弃过:
(3)对孩子我觉得有愧疚的是:
(4)面对如今我和孩子的关系,我的感受:
2、小调查二(调查对象:自己)
(1)母亲在我眼里最可爱的地方:
(2)母亲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3)我对母亲最愧疚的是:
(4)我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
3、通过问卷调查,我的感受是:
4、我积累的有关母爱的诗文:
5、我积累的有关母爱的名言:
二、请你为本堂活动课设计导入语
三、课堂提升
1、举出几件倾注着母亲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再说说你的感受。
2、展示你带来的有关妈妈的照片或者图像,并说说背后的故事或者自己的体会。
3、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你对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4、动物群中有很多表现母爱的情景,比如羊知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恩,而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2、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你以后打算怎么做?
四、拓展延伸
1、使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一写你眼中的母爱。
2、延伸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驳,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花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服……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来说,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将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一个铜板。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编写人:李敏
第二课时:作文指导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u 学习要点:了解话题作文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写好话题作文的基本方法。
作文有许多种分类方法,譬如: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写景类作文、叙事类作文、说明类作文、状物类作文;按题目分,可分为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以及全命题作文。而现在中考常考的类型就是话题作文。
那什么是话题作文呢?
所谓话题作文,“话题”就指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话题作文”是指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的谈话中心、谈话的内容所写成的文章。这是最常见的作文类型。比如: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情。提起树,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请以“树”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那么,怎么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首先应该知道,话题作文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
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所提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
第三,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体,也不能另立文题。话题作文主要有三个特点:
话题作文的谋篇布局主要包括:标题的拟定、开头与结尾的写法、以及注意文章的过渡。相信从这几方面多加训练,你的文章一定也能够写好。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就要求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里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充实具体的好文章。一定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
比如拿“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道作文题为例:在这样一个大范围内“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生活态度”方面的;可以写“辨明是非”方面的;可以写“思维方式”方面的;可以写“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这样“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的局面。
再比如,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拿到这个作文题,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也可以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的负担;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也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要注意,在善于“化大为小”的同时,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在选择时要选择主义所选内容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典型性。
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二个本事就是“独辟蹊径,表现个性。”同学们应当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同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道作文题为例,不能简单得停留在原话题的“丰富多彩”上,更不能简单地用一些事例去佐证原话题的正确性。只要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相关,就都符合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不要错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做一成不变的命题。
写好话题作文还要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有自己的视角,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积累、勤于思考、勤于练习。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
u 写作目标:结合作文指导,试着使用其中的一种写作方法。
u 写作题目
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只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小事不小”。这些小事,或许会闪亮发光,或许包含着高尚情操;或许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或许洋溢着生活的情趣……小事中见内心;小事中见真情;小事中融会生活中的百态,小事中包罗人世间的万象……请以“小事不小”为话题,按要求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
编写人:李敏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