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三年级下 - 人教 - 第二单元 -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教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4-5 18:25:51 点击次数:757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徐爱枝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思路

 

以质疑定向,以读书为本,抓住重点句自读、自悟;以体验、想象的方式来感受文章内涵;以生活为源,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有怎样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重点指导“澈、湛、裸”字的读音。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认读词语:

 

 

山 谷 森 林 郁郁葱葱 湛 蓝 甜 润 锋 利 盖 房 洪 水

 

裸 露 扩 大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喘气儿 黎 明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4.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临写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葱”和“裸”、“黎”。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比较“森、栋、柴”三个字中的“木”这个部件,是不相同的。

 

3.工整地抄写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预设: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1.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么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2.想象写话。从全文整体来看,课文不仅仅给我们讲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请你写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送给周围的人。

 

3.全班交流。

 

 

超级链接

 

精彩片断

 

师:同学们,小村庄的教训是多么深刻啊!一场洪水袭来,小村庄还存在吗?(生:没有了。)房屋还有吗?(生:没有了。)工具、家具还有吗?(生:没有了。)人,还有吗?(生:一个都没有了,都被洪水卷走了。)

 

师:不,这个小村庄还真有几位幸存者,而且,今天来到了我们中间。(生惊异,四处寻找。)

 

师:(指一位男生)这位就是小村庄的A村长,请到台前。(生笑)

 

师:(指另一位男生)这位就是当初砍树最多的B先生,也请到台前。(生又笑)

 

师:(指一位女生)这位就是当初反对砍树而且积极植树的C女士。(生大笑)

 

师:这三位幸存者今天要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请大家发问,由A、B、C三位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生1:请问A村长,你是怎样幸存下来的?

 

A:洪水把我冲出很远,幸亏我抓住了一棵没被砍伐的树,才侥幸活了下来,好险啊!

 

生2:请问B先生,当初你为什么砍树,砍了多少棵树?

 

B:当初我只顾眼前能过得好一点儿,没有环保意识,更没想到这样做会祸及子孙后代,我砍了有几百棵树,我有罪,我认罪。(生大笑)

 

生2:(继续追问)你这样做难道村长不管你吗?

 

B:他也砍,所以他管不了我,再说我给他送礼了,他也不敢管我,他是个腐败村长。

 

生3:A村长,是这样吗?

 

A:是,是,我也有罪,身为一村之长,不但不保护环境,还受贿,罪大恶极。(生笑声不断)

 

生4:请问C女士,您为什么反对砍树,而且植了许多树?

 

C:当时我觉得乱砍滥伐是不对的,长此以往,家园受到破坏,大自然一定会惩罚人类。我看到那么多树被砍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心里很难过,每年都植一些树。但砍树的人太多了,家家户户都在砍,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

 

生5:A村长,你现在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A:如果还让我当村长,我一定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任务,制定出法规,再也不破坏环境,祸及子孙了。

 

生5:欢迎A村长的转变、欢迎你回到我们中间来。(大家热烈鼓掌)

 

生6:B先生,你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B:我们这个小村庄的毁灭是因为我们的环保意识太差了,我今后一定向C女士学习,保护树木,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的家园。

 

C:我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世人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再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就开到这里。请大家回去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写调查报告,记叙这次记者招待会,展望新建的小村庄会是什么样,还可以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点评

 

创设情境,用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完成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全过程。记者招待会后,老师号召全体同学拿起笔,向全社会呼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要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可以写诗歌,编小品,绘图画,谱歌曲,做调查,写报告,作书法,搞展览,上网查资料,介绍环保知识等等。师生互动,充满真情,张显生命的活力。因势利导,巧妙灵活的教学走向,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011-03-29  人教网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