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5-4-9 21:54:05 | 点击次数:1058次 |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学法指导】
1.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同时,思想理论是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思想带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近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2.中国近代思想都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如地主阶级的思想是为清政府的统治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近代思想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3.要客观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要注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的观点”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在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学习过程】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编译出《________》《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________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____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编撰出《____________》,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____________、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____,对当时的____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细节点拨 林则徐的举动有力地冲击了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影响巨大。但是,林则徐对西方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并且其“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出现了____________的形势。
2.代表人物
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等。
3.主张
他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4.目的
挽救江河日下的____________。
5.影响
(1)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____________”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2)迈出了中国_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细节点拨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洋务运动时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维新运动兴起后,这一主张就成了维护专制体制的思想工具。
【问题思考】
1.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有何异同?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____________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
(1)人物:王韬、________等。
(2)主张
①经济上:主张发展____________,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________________。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________。
(3)局限性: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3.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
a.在广州办____________,宣传维新思想。
b.他撰写的《____________》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c.以《____________》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d.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____________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e.意义: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一思想被称为是“________________”“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
发表《____________》,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________、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________,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____________。
4.影响
(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提倡________,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____________潮流。
细节点拨 注意对比近代中国主要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的异同,认识它们的阶级属性及政治、经济要求。
【问题思考】
3.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探究一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1.问题 林则徐是清朝的封疆大吏,魏源是林则徐的挚友,他们都是在中国封建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最高水平。我们应如何全面地认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
2.问题 洋务派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有何联系与区别?
3.问题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有何异同?
探究二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
1.问题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康有为所著的《孔子改制考》一书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句话?
2.问题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怎样的?
【史料文本】
材料一 魏源与《海国图志》(见下图)
材料二 资料回放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信息】 通过这一组材料,可以了解到魏源的生平及其著作《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价值】 通过本组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源的形象、著作及思想主张,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本材料可以用作对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等内容的考查。
【方法】 阅读本组材料要注意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教材相关知识相联系,认识魏源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
一、2.(1)①四洲志 第一 ②开眼看世界
(2)①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具体内容 世界形势 思想解放
二、1.内忧外患 2.李鸿章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4.封建统治 5.(1)师夷长技 (2)近代化
三、1.资本主义 2.(1)郑观应 (2)①民族工商业 ②自然科学知识 ③君主立宪制度 3.(2)①万木草堂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君主专制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②变法通议 设议院 ③人民 (3)戊戌变法 4.(1)封建专制 兴民权 新学 思想启蒙 (2)思想解放
问题思考
1.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1)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2)仿制炮船,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1)目的相同:洋务派思想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派都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礼教。
(2)方法步骤: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次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3)结果相同: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
3.(1)联系
①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都主张变法革新。
③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④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2)区别
①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一些改革主张,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②康梁不仅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1)先进性:林则徐、魏源是当时封建士大夫中少数有识之士的杰出代表,他们敢于抛弃传统的思想藩篱,客观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是难能可贵的。
他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知去影响别人,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服务,首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2)局限性: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对学习西方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可能认识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只提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当然也就无法真正找到一条强国御侮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他们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3)总体认识: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是维护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的有机统一,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先驱。
2.联系:(1)阶级利益相同:地主阶级。
(2)最终目的相同:都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方式相同: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区别:(1)目的:抵抗派唯一目的是抵抗侵略;洋务派首要目的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对外抵抗侵略。
(2)实践程度:抵抗派很少实践;洋务运动大规模实践。
(3)影响:抵抗派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洋务派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并在实践上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异:(1)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2)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活动。
同:(1)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2)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探究二
1.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减少宣传变法的阻力。其原因是:
(1)康有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2)借助孔子和儒学的权威,可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
(3)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造成的。
(4)与自身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及家庭出身有关。
2.(1)政治上:维新变法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播开来,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3.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知识,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论战,将西学的传播推进到新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并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知识链接】
“师夷”与“制夷”的关系及相关认识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当时指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老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的“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又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非常进步的。但是,魏源对“夷之长技”的认识只停留在科技层面上。近代中国的落伍是全方位的,正是由于政治、经济的腐朽,导致军事技术的落后。要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就要进行全方位外科手术式的改造。所以,在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师夷长技”是不可能“制夷”的。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加以清初知识界经世致用思想的推动,“向西方学习<,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以求强国御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产生了。其集中表现是《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出版。它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这是对传统自大心态的挑战;它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从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9世纪中期,出现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它被洋务派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它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维护清朝统治和学习西方技艺上是一致的。伴随洋务运动的开展及其“自强”的无果而终,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和倡新学的变法思想,虽然在学习西方上是一致的,但是本质上却有巨大差异。
“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而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
当然,“中体西用”的思想毕竟在统治者层面上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魏源 D.洪仁玕
2.针对下图所示的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
①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继承性 ②都有抵御外来侵略的意图 ③都主要体现了地主阶级的要求 ④在当时都有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学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6.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7.如果看到下面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
人头猴身的达尔文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8.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
C.洋务运动的推动
D.早期维新思想的大力宣传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什么样的主张?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
【参考答案】
1.C [魏源在其《海国图志》的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B [本题旨在考查对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掌握。解答本题要读懂漫画,抓住图说“经学难抵洋枪炮”及题干中关键信息“最早”即可推知答案为B。]
3.C [“西学东渐”早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涉及课程设置情况,不能说明其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排除B项。“德先生”“赛先生”最早是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来的,排除D项。京师同文馆设立于洋务运动初期,目的是为洋务运动培养实用性的翻译和技术人才。]
4.A
5.B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康有为为减轻变法的阻力,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6.B [从题干的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实行民权自由,但是却反对革命,从而可以判断其为维新派,主张改良维新。]
7.D [本题考查理解图文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只有坚信和坚持进化论的人才会愤慨,资产阶级维新派用进化论来宣传维新变法,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代表,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
8.A
9.(1)李鸿章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器”、学技;郑观应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习制度。
(2)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指的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只有变革封建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
(3)有所变化,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拓展提升】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及特点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炮舰进攻之下,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两大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开始了向西方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苦历程。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鸦片战争后,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其唯一目的是“制夷”,引导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并且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他们学习西方是在肯定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的前提下进行的。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的基础上,以康、梁、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反专制、兴民权、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几乎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开始了革命实践。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这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的继续。
可以看出,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与中国的民族危机紧密相连的,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其思想资源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影响。另外,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的探索,呈现出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体现了一下几个特点:爱国性,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被动性,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态出现的,而是在西方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背景下进行,带有明显的被动性; 渐进性;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观念的三个层层递进的变革程式体现了由表及里的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继承性;从地主阶级抵抗派直到资产阶级激进派,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既继承了前者向西方学习的成果,又把这个过程一步步推向发展;变化性:由于形式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化的内容、表现形式、阶级属性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速度的加快,也决定了不会太深入,在近代西方文化始终没能在中国形成成熟、系统近代文化体系。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中国封建文化根深蒂固,阻力很大,二是近代中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传播西方文化的主体力量资产阶级十分薄弱
综上所述,近代前期现今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第一:思想解放是社会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第二;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