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邓玉芳生物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7-6-12 16:31:39 | 点击次数:513次 |
4.光合作用实验:实验步骤顺序――①暗处理(目的是耗尽原有的有机物);②进行对照;③光照几小时;④隔水加热(目的是让酒精溶解叶绿素,防止颜色干扰);⑤清水漂洗(目的是洗去残留的叶绿素);⑥滴碘检验(现象是遮光部分 不变蓝 ,不遮光部分 变蓝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5.蒸腾作用:发生部位――主要是叶片上的气孔;意义――降低植物体表温度、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及水的吸收;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影响因素――温度、湿度、阳光、叶片数量、气孔开放数量等。散失量――占植物吸收水量的绝大多数。
6.呼吸作用:发生部位――所有活细胞均能发生;条件――时刻发生(有光无光都进行)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公式:
8.光合作用表达式:
9.我国的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覆盖率(16.55%) 低 ,且长期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呈现 衰退 的趋势;草场退化、沙化,土地沙漠化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五.人体的生命活动:
(一)营养:
1.营养物质: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有机物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蛋白质的作用有构建细胞、提供能量、生长发育; 儿童缺钙易患 佝偻 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 骨质疏松 症; 有的人因缺铁而患 贫血 症; 饮食中缺碘患 大脖子病; 缺乏维生素A患 夜盲 症; 缺乏维生素B1患 脚气 病; 缺乏维生素C患 坏血 病; 缺乏维生素D患 佝偻 病。
2.消化系统: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在消化道中有消化能力的是口腔、胃和小肠;有吸收能力的是胃、小肠和大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的是胆汁,它由肝脏分泌; 能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是长度长、表面积大、消化液种类多、血管壁和绒毛壁薄;
3.食物的消化:六大营养中不经消化能直接被吸收的是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的区别是有无消化酶的参与;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 淀粉的化学消化部位是口腔和小肠,参与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消化后的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化学消化部位是胃和小肠,参与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消化产物是氨基酸;脂肪只在小肠内消化,参与的液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 肝脏有病的人要忌油腻食物是因胆汁分泌少,会影响对脂肪的消化; 馒头越咀嚼越有甜味是因在口腔内唾液能将淀粉消化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4.合理营养:在膳食中要注意营养全面、搭配合理; 对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在膳食中要注意多补充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在购买包装食品时,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二)呼吸
1.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和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肺泡构成,能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壁薄、数量多、表面积大、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反映肺的呼吸功能强弱的指标是肺活量和胸围差,在测定时肺活量要取最大值,胸围差取平均值; 呼吸道功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故应该保持好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处理能力包括清洁、温暖、湿润; 在呼吸道中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呼吸运动遵循的原理是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 吸气是由于肌肉的收缩; 具体的过程是在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会使胸廓容积变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而使气体进入肺;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组织内气体交换时氧气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血液变化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成分变化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这些气体交换遵循的原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即气体总是从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
4.空气质量与健康:空气质量检测的常用方法――五点取样法,其计数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控制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三)运输
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主要依靠血液来实现。 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 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三种血细胞中最多的是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最大的是白细胞,最小的是血小板,唯一有核的是白细胞,能变形穿过血管的是白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功能是运输 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将平原的鼠转移到高山后会明显增多的是红细胞; 炎症患者血检时可见白细胞明显增多; 贫血的人在饮食中要多补充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这可说明构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无机盐是铁;
2.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管来承担。 血管有三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区分依据是血流方向; 在三类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而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依据是含氧量的多少; 在三类血管中有瓣膜的是静脉,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有瓣膜的血管多分布在四肢的静脉 ;动脉出血时应在近心端止血; 静脉应在远心端止血; 显微镜下辨别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的场所,适于交换的特点有分布广、数量多、管壁薄、流速慢、管腔小; 中医的切脉部位是手腕的动脉;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 在点滴时,医生要先用乳胶管扎紧(目的是使静脉膨大),再涂抹医用酒精(目的是进行消毒),最后在插针时其方向一定要顺血流方向;
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动力来自心脏。 人心都是肉长的说明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是肌肉组织; 心脏的腔上所连血管的特点是室连动,房连静; 所流血液的特点是左流动,右流静; 在心室与心房间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是因有房室瓣,它的开口朝向心室; 故在心脏与所连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方向只能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区分心脏左右的最有效方法是用手捏心室壁肌肉,感觉最厚的是左心室壁;
4.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途径主要是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变化部位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 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变化部位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体肺循环在人体内的心脏处汇合; 同时进行; 且左右心室在收缩时射出的血量是相等的; 在用药物治疗疾病时,药物在到达发病部位前最先到达的是心脏的右心房,至少两次经心脏,所经的循环依次是体→肺→体循环;
5.人的血型。在ABO血型系统中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由于血型不同,为避免在输血时发生凝集反应,在输血时应以 输同型血 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可输入异型血但要注意可输性(如O型血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AB型血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和输血时不能太多太快;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因为所丧失的成分可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
(四)排泄
1.排泄是指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是指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主要由泌尿系统来完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最重要的器官是肾脏; 肾脏由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构成;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构成,是人体内唯一特殊的毛细血管,其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但出球小动脉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少; 出球小动脉是人体内唯一特殊的血管,它的两端连接的都是毛细血管网;
3.尿的形成包括两个连续过程――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小分子物质能滤过肾小球,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水、无机盐)又能被重吸收回血液,最终从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为尿液。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低。 当尿检时,发现有血细胞或蛋白质,这是肾小球发生病变; 发现有糖,可能是患有糖尿病; 若是糖尿病,则在治疗时常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4.人的尿液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人在一天可形成原尿150升,而尿液仅1.5升,这是因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 尿液中尿素浓度比原尿中高,是因肾小管重吸收了水而没有重吸收尿素的缘故;
5.在对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中,高温堆肥会使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在将有机物分解时会释放能量,形成高温,高温能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五)调节
1.人体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主要是神经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和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是最高级部位,内有多种生命活动中枢,如语言中枢(人类特有)、视觉中枢(视觉形成部位)、听觉中枢(听觉形成部位)等;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内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 植物人脑中唯一没有受损的结构是脑干;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4.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发生的条件是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当的刺激; 反射有类型有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 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分是形成时间、完成的中枢等; 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有大脑的参与;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都是比较简单的反射;
5.眼与视觉――虹膜中央有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强光下瞳孔小);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视网膜是视觉的感受器,能成倒像; 晶状体的曲度受睫状体调节; 在人看近物时睫状体肌肉收缩,晶状体变凸; 眼球内的白眼珠是指巩膜,黑眼珠是指虹膜; 眼和照相机相类似,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的是晶状体,相当于光圈的是瞳孔,相当于胶卷的是视网膜; 视觉在形成时要求眼球结构完好,视神经能传导神经冲动,视觉中枢正常; 近视的人往往是长期视近物,使持续收缩的睫状体不能舒张,晶状体过凸,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这样的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戴凹透镜纠正视力;
6.耳与听觉――听觉的感受器是耳蜗; 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 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的听觉中枢; 人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口或捂耳闭口; 迅速张口的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这样能使鼓膜内外气压维持平衡;
7.内外分泌腺的区别――有无导管,分泌物的输送方式,分泌物的量;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由血液输送,量极少,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很大; 人体的内分泌腺中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垂体;
8.激素的作用与异常症状:甲状腺激素――两个促进,一个提高(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过少呆小症,饮食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过多患甲亢; 生长激素――垂体分泌,能促进生长发育,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幼年不足导致侏儒症,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症; 胰岛素――胰岛分泌,能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血糖浓度,分泌不足患糖尿病,治疗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治疗,不能口服的原因是成分为蛋白质,口服会在胃和小肠内被消化而失效;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 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相邻的骨主要通过关节等骨连结相连,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白色的部分叫肌腱,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肌腱跨过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
2.动物运动的产生――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会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动作的产生中,骨相当于杠杆,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为动作的完成提供动力(相当于力点)。
3.一个动作的完成往往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由多块肌肉共同协作来实现的。在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直臂负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4.关节是运动系统组成中骨与骨连接的重要方式。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在运动中既牢固又灵活,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上的关节软骨能减小在运动中的摩擦;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能减小运动中的摩擦;关节囊能牢固的将两块骨连接在一起。在人体的关节中,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容易受损;在运动中可通过热身运动、佩戴护具、控制运动强度来保护关节。
5.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看,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本能,学习行为也离不开遗传物质,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强。
6.群体生活的动物还表现出社会行为,其特征:群体有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还形成等级。如:白蚁、大象、蜜蜂等群体。
7.动物可以依靠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如昆虫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性外激素散发出的特有的气味来传递的,昆虫感知气味的结构是触角。
七.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才是恒温动物。
2.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动物
腔肠动物:水中生活,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和珊瑚虫等。
环节动物:身体都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水蛭和沙蚕。蚯蚓的特点:有体节,体表的刚毛能协助运动;用湿润体壁呼吸。区分蚯蚓前后的依据是环带。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或退化的内壳,如螺类、贝类、乌贼和章鱼。
节肢动物:有体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包括甲壳类(如虾、蟹)、昆虫类、蜘蛛和蜈蚣等。其中“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一对感觉须,两对翅膀三对足,里头是肉外是骨” 是指昆虫类,有100多万种,如蝗虫、苍蝇、蝴蝶、蜜蜂等。
鱼类:水中生活,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协助游泳,泥鳅、鳝鱼、海马、鲨鱼、中华鲟都是鱼。
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后,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
爬行类:体表鳞片或甲,真正的陆生动物;如蛇、龟、鳖、鳄、古代的恐龙。
, 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体型――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四肢――前肢变成翼(展开时呈扇形),翼为飞行器官;骨骼――骨薄、质轻,长骨中空,内充气体,部分愈合,龙骨突发达;肌肉――胸肌发达;消化――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口内无牙齿,直肠短,无膀胱,不贮存粪尿;呼吸――双重呼吸;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贮存气体);循环――心肌发达,占身体比重大,心脏四腔,心率快,运输氧和营养能力强;
哺乳类: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腔内有膈;牙齿有分化;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兔的牙齿无犬齿,有发达的盲肠(能消化植物纤维),与它们的植食生活相适应。
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体毛、膈、牙齿分化、胎生哺乳。
(二)多种多样的植物
1.植物的分类――根据是否能形成种子,分为孢子植物(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种类植物的特征:
藻类植物:大多水中生活,无根、茎、叶,如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环境,无根,有茎、叶,如葫芦藓,可检测空气污染程度。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环境,有根、茎、叶;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多为地下茎;如肾蕨、满江红、卷柏、贯众。
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又称绿色开花植物。 (被子植物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三)其它生物
1.细菌:单细胞个体,有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仅有DNA),特殊结构有荚膜和鞭毛,大多数异养,有的细菌在环境恶劣时能形成芽孢(休眠体),分裂生殖。
2.真菌:有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霉菌、大型真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异养生活,孢子生殖。
3.实验室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提供有机物和水)→高温灭菌并冷却→接种→恒温培养(提供适宜温度)。从中可看出――有机物、水和适宜的温度是所有细菌真菌生活所必须的条件。
4.腐生型细菌和真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寄生型细菌和真菌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还有的与动植物共生(如大豆和根瘤菌)。
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制作食品(如利用乳酸菌做酸奶,酵母菌做包点、酿酒,曲霉制作腐乳等);提出保存食品的方法,其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制药(从青霉菌中提取青霉素,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借助了大肠杆菌强大的繁殖能力));治理环境。
6.病毒:无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2.生物的多种多样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时间 |
背 诵 |
签 名 |
|
|
|
八.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人类的起源与人的生殖
1.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
2.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是 睾丸 ,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 卵巢 ,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过程中初期营养由 卵黄 提供,之后通过脐带和胎盘 从母体中获得。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子宫
3.计划生育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 少生 。
(二) 植物的生殖
1.生物的生殖类型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常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无性生殖不经精卵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发育而来;无性生殖常有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等。
2.无性生殖的优点有能快速繁殖,能保质母本的优良性状等。如要将某枝条上的一个变异的芽保留下来,最好的方法是取下变异芽,将它嫁接到砧木上。
3.在嫁接中,成活的关键是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无性生殖的原理;将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等切成小片,或用花药、花粉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他们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三)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类型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蜂、蝇、蚊、蝶、蛾等都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蝗虫、蟋蟀、螳螂、蝼蛄等都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比完全变态发育少了蛹这一时期。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娃娃鱼)等都是两栖动物。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体内受精,产大型卵,直接发育,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等复杂的行为;所有鸟类都必须经过的阶段有求偶、交配和产卵。
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胚盘;所需营养来自卵黄和卵白;所需水来自卵白;气体来自气室;一个鸟的卵细胞包括胚盘、卵黄和卵黄膜三部分。
并非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是因为有的卵没有受精;受精的鸡蛋产出体外时胚胎发育会停止,是因外界温度低于鸟类的体温。
九.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指上下代间的相似的特性(性状);变异指生物个体间的差异(不同)。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决定)的,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的性状;仅由环境引起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而基因控制的性状能遗传给后代;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故生物的性状也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AA与Aa,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虽然在Aa控制的显性性状中只有A控制的性状能显示出来,a控制的隐性性状被隐藏,但a基因仍然能遗传给后代;
3.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存在于DNA上,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由许多基因组成,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组成,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上下代间的传递桥梁是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
4.在生物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中只含有23条染色体),基因在生物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存在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基因在精子或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且数量均只有体细胞内的一半;受精卵内的染色体与基因数量和体细胞内的相等。
5.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性染色体为XY;女性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性染色体为XX;男性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22+X或22+Y两种,精子中所含有的性染色体是X与Y;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即22+X,卵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父母在繁殖后代时,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后代是男是女取决于父亲的精子是含 Y 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
6.我国禁止近亲结婚,是因为后代发生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于非近亲结婚的;近亲是指 直系 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为近亲。如:堂兄妹(堂姐弟)、表兄妹(表姐弟)等,就不能结婚。
7.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在细胞核内有容易被染色的结构,它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8.变异的类型――据引起的原因可将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据对个体生存是否有利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如:一个单眼皮的小孩,他的父母却都是双眼皮;不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如: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块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的差异。
9.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方法有选择繁育(如高产奶牛,不同品种的鸡、金鱼),杂交育种(如杂交水稻、高产抗倒伏的小麦),诱变育种(如太空椒)。
10.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原材料。
十.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1.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原
始生命诞生的摇篮――原始海洋
2.化学起源说观点:条件――高温、紫外线及雷电等,原始大气特点――无游离的氧气; 过程――原始大气→简单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原始生命。
3.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哺乳动物和鸟类均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4.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种类越多。
5.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家养动物与种植植物的进化原因――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的含义可理解为“自然界中生物本来就存在着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是自然环境选择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而淘汰了不利变异的个体”;当然,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推动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外界因素是环境,内部基础是可遗传的变异。
十一。健康的生活
1.传染病类型――据病原体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与其他传染病;据传播途径分为呼吸道、消化道、血液与体表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3.区分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常是患病的人或动物或是某种病原体的携带者;而传播途径中的动物往往不会患病,只是将病原体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如蚊子能传播疟疾,蚊子本身不会患疟疾,故蚊子只是疟疾的传播途径而不是传染源。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者);在预防传染病时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5.几种主要传染病――艾滋病:简称AIDS,引发的病原体是HIV,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甲流:病原体是甲型H1N1病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方法:保持空气流通、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是肠道病毒,主要是EV71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对所有病原体有作用,但作用弱;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出生后形成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发挥作用,作用强。
7.一个曾患过麻诊的人,以后就算有麻诊流行,他也不会再患麻诊,是因在他患病时,侵入他体内的麻诊病毒(抗原)会使他体内产生抵抗麻诊病毒的抗体(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在杀灭抗原后能在体内存留,继续发挥作用。
8.区分抗原和抗体――抗原是诱发体内产生抵抗病原体的因素,而抗体是体内产生的能杀灭病原体等异物的化学物质(蛋白质)。如在计划免疫中,注射的疫苗多是抗原,只有注射的是用来预防某种传染病的血清或某种球蛋白是抗体。
9.“现代文明病”也称为“生活方式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与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
10.酒精对人体的危害――使心脏和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吸烟的危害――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有尼古丁、焦油等;会直接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诱发肺癌等;还会使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
11.安全用药――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解读药物的使用说明,尤其要关注的是生产日期、有效期、用法与用量等。
1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分――非处方药有OTC标识,可依据病情自选购买。中药和西药的区分――药品成分。
13.急救知识:
①生活中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时,应该先拨打 120 急救电话;
②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常用 口对口 吹气法。(吹气次数为 15~20次/分钟)
③如果病人的心跳停止,可以采用人工 胸外心脏挤压。
中考热点资料
一.关于传染病:
1.关于甲型H1N1流感:
自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目前已证实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染的病例,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等。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应勤洗手,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此外,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儿”也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一旦发现染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外出,以防将病毒传染他人。
2.关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1)从以上两则资料中以看出近年来传染病不断流行,一般说来传染病具有 和 两大特点,根据病原体的类型来分类可以看出,以上两种传染病都是 传染病。
(2)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5岁以下儿童属于传染病中的 一环节。
(3)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 ,其结构特点是由 和 两种物质构成。
(4)甲型H1NI流感从传播途径上来看属于_____传染病,它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5)预防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措施是:①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应勤洗手,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这些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②在甲型H1N1传染的季节,我们应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儿”。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发现甲型H1N1 流感患者和疑似病例,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这些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同时它又属于_________免疫。
二.关于环保:
1.今年4月份,我国很多地方普降暴雨,随后一则“冰岛火山灰导致750年一遇的酸雨”的消息在手机、网络上疯传,称“接触酸雨会致皮肤癌”。随后气象部门和有关专家在媒体上“辟谣”,称此次降雨确为强酸雨,但属正常情况,与火山灰无关,酸雨导致皮肤癌的说法无科学依据(南方日报)。酸雨是指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1.酸雨中的主要气体是 ,主要是由于燃烧含 量高的煤形成的。
2.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该气体,可以通过哪一类植物来监测: 。
3.酸雨对植物有哪些危害 (任写两点即可)。
2.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地球一钟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天气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它希望小我私家、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一年3月份最后一个礼拜六晚上的八点半到九点半熄灯一钟头,来表心地光明的人们对应对天气变化行动削减能量物质耗损的撑持。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提出几点在我们生活中落实“低碳”的措施。
生物中考复习冲刺阶段过关资料
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基本特征: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人和动物排泄的途径有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三条;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病毒也是生物的最大特征是能繁殖后代;一般生物都由细胞构成,无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它的组成是蛋白质和核酸。
2.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 生物圈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 生态系统 ,包括大气圈 的底部、 水圈 的大部和 岩石圈 的表面,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 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鱼儿离不开水说明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蚯蚓能在土壤中穴居生活,而且在生活中会疏松和改良生物说明生物不但能适应生活的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 非生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影响桃花开放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雨露滋润禾苗壮”中影响禾苗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南橘北枳”――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4. 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括生态系统组成的 生产者 和 消费者,缺少了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是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箭头代表的是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在食物网中要判定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时一定不要忘了去找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三角链”关系,有这种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既有捕食也有竞争关系;随食物链的传递,生物的数量、能量、有机物总量总是递减的,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生产者,最少的是最高消费者;要使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能得以维持,需要不断提供的是太阳能;难分解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在最高消费者体内的量是最多的,原因是营养级别高,污染物具有生物富集现象。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超出这个能力,生态平衡就会破坏。使生态平衡受破坏的最大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如滥砍乱伐、滥捕乱猎,外来生物的引入、环境污染等。生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的平衡,即数量和所占比例。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种类很多,如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二.生物与细胞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是细胞壁,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比植物叶肉细胞少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海带中的碘含量比海水中碘的含量要高很多倍,可仍然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说明在细胞结构中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克隆羊多莉长得最像提供细胞核的母羊,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DNA ,它的上面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 基因 ,这些遗传信息能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染色体的组成是DNA和蛋白质,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 成对 存在的,而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 一半 。动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2.显微镜是一种放大仪器,起放大作用的构造是 物镜 和 目镜 ,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 倒像(即旋转180度),故要将视野中在左上方的细胞快速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所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量越少;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镜对光,对好光的标志是看到白亮的视野;低倍换高倍的步骤是:移玻片→换物镜→调光(大光圈,凹面镜)→调细准焦螺旋;在显微镜下的材料要求是薄而透明。
3.制作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是净→滴→取→展→盖→染;滴时植物细胞要滴清水,动物细胞要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展的目的是使细胞呈单层分布;盖的目的是防止产生气泡;染色时会使细胞各部分的颜色不均匀,其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4.生物体由小长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分裂时先细胞核分裂后细胞质分裂,在核分裂前染色体已经复制加倍,在核分裂中平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故新细胞和原来的细胞内的染色体和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其意义是保证了物种的延续。
5.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在茎中存在于木质部内,筛管存在于韧皮部内,有向下运输有机物的作用;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器官包括两大类即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前者包括根茎叶,后者包括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只有在植物体长到一定阶段才会长出;植物的形成层、分生区都属于分生组织;芽能发育成枝条,是因为芽内有大量的分生组织;人体的结构中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心脏属于器官,神经元属于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
6.几种特殊的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个体极小,专性寄生生活,复制繁殖速度快;细菌――单细胞,个体小,无细胞核,有细胞壁,无叶绿体,分裂生殖速度快;酵母菌――单细胞真菌,有细胞壁和细胞核,无叶绿体,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衣藻――单细胞藻类,有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孢子生殖;草履虫――单细胞动物,无细胞壁,无叶绿体,有细胞核,依靠表膜呼吸,纤毛运动,食物泡消化,收集管、伸缩泡和表膜排泄,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分裂生殖。
三.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包括适宜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 温度 、一定的 水分 和充足的空气;光并非所有种子萌发所必需,有的种子一定在有光时才萌发,也有的种子一定要在黑暗中才萌发(不能见光),还有的种子在萌发时光对它没有影响;自身条件要求种子的胚必须是 完整 且是活的,并且度过休眠期。要检测种子是否满足萌发的自身条件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萌发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发育,将发育成形成根;胚将发育成幼苗;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结构。
2.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胚的四个部分是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以玉米为代表的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与以菜豆为代表的双子叶植物种子相比多了胚乳,且子叶只一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3.植物的根能不断长长,这与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在根尖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伸长 区,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因在该结构表面有大量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根毛,内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根毛细胞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数量多,表面积大,细胞质浓,细胞核小,细胞液浓度高;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所处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给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这是由于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而引起,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及时大量浇水;植物生长也需要无机盐,在植物生活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给作物就是给作物补充所需要的无机盐;在给作物施肥时就以施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学肥,因农家肥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成本低、能改良土壤等优点;在施用农家肥中的人畜粪尿前要进行处理,处理方式有高温堆肥、建立生态厕所、建立沼气池等
4.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它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面有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 胚珠 ;花开后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被子植物的受精为特有的双受精,即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在果实和种子形成中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一个桃子内有一粒种子,而一个西瓜内有许多种子,造成种子数量不同的原因是子房内的胚珠数量不同;桃子的食用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玉米棒子上常有短粒少粒的现象,这主要是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可采取的措施是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产量。
四.植物的三大作用
1.植物的茎:木本植物茎与草本植物的茎的差别是木本植物的茎内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构成分生组织,故木本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在进行嫁接时,要使嫁接的接穗更易成活,就注意使形成层细胞紧密结合;
2.叶:植物的叶片由表皮、 叶肉 和 叶脉 三部分组成,其中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窗户”,从气孔进出的气体常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一般陆生植物的气孔分布是下多上少;气孔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所形成的孔隙,其内有少量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爱保卫细胞控制;植物的下面比背面颜色深是因靠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有较多的叶绿体;
3.光合作用: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条件―― 有光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实质――制造有机物,储藏能量;意义――为生物圈中生物提供氧气、食物和能量来源;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农业生产中提高光合作用的措施――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