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资源频道
会员注册 | 忘记密码 | 上传资料 | 网站帮助 | 返回主页 分享到: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资源列表 - 高考 - 课标考点 - 综合 - 模拟试卷 - 在线题库
东安县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王钟霈语文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5-7-21 15:38:26 点击次数:696次
, 处世方面的不同态度。你认为对待人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一)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二)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问题:请借鉴以上两段文字的写法,写一段有关冬雪的文字,不超过150字。

 

 

 

 

21. 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9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习近平总书记边参观校园,边与师生交谈。

   在学校主楼教师节主题展的展厅内,习近平驻足在北师大早年一位毕业生的公共课成绩单前。学校负责人介绍说,公共课排在第一位的是“人伦道德”课。总书记笑着对随行人员说,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该是“传道”。

   材料二:当听说小学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时,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教材翻看。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此前,一些地区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全部8首古诗,引起争议。

    问题:请在分析两则材料内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新闻短评。要求:观点正确,理由充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新人。                                        ——罗斯金
2)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的,就如同幼芽是生长在绿枝上一样。
                                                                    ——
歌德
3)当前不少媒介,无论电影、电视,还是网络、报刊等都有一种低俗化倾向。不少文化人,他们仅仅将文化当作一种消遣娱乐。于是,人们在武侠、言情、八卦、野史、演义等低俗与搞笑中消磨了斗志,侵蚀了灵魂,从而解构了仅有的文化储存。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东安县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答卷

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  3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3

14

答案

 

 

 

 

 

 

 

 

 

 

 

第二卷  120分。

9.(10分)(1                                                   

 

                                                                    

 

2                                                              

 

                                                                      

 

3                                                                 

 

10.8分)(1                                                      

 

                                                                      

 

2                                                                  

 

                                                                     

 

                                                                       

 

11.5分)(1                       2                       

 

3                        4                        

 

5                       

 

12                                                                  

 

 

15.4分)                                                            

 

                                                                      

 

                                                                         

 

 

16.4分)                                                           

 

                                                                        

 

17.6分)                                                              

 

                                                                      

 

                                                                      

 

18.7分)                                                           

 

                                                                          

 

                                                                       

 

                                                                          

选做题192021任选两题)(每题6分,共12分)

 

                                                                       

 

                                                                          

 

                                                                        

 

                                                                    

 

                                                                          

 

                                                                        

 

                                                                     

 

                                                                          

 

                                                                       

 

                                                                      

 

                                                                          

 

                                                                       

 

 

东安县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答案

1C  [字音:应读应读。字形:尤  ]

2A     B“ 堤上绿雾似的桃花盛开了”与情景相矛盾,C语序错误“一堤的”应提到“翠绿烟似的”前面) D枝头的黄鹂不奈寂寞”意境不符合,此处应突出“不奈寂寞”。

3D  “把玩”,拿着玩赏,是玩赏具体的事物,“意蕴”是精神层面,与把玩不搭配。

4C  “笑纳”是敬词,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

5D   D项,题干解释为名词,而从句意来分析,此处的“隅”当为词容,“隅见”意为片面、浅薄的见解,故“隅”应译为“片面、浅陋”。

6 C

7 B   B项犯了两大错误:一是《南华》《冲虚》;》并非明代小说,而是先秦诸子散文;二是《南华》《冲虚》“已多寓言”是世人的观点,而作者认为这两部作品“以文胜,非以事胜”。故不能非,非以事胜”。故不能作为代表。

8、C  从内容来看,作者再次举例说明《西游记》所叙之事虽然虚幻,但也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具体停顿:即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弟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知,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

9、(1)我私下认为画作本身并不真实,为什么会(让看画的人)感觉这样?

2)放弃眼前可以记叙的事件,却在那些无从评议探讨的地方奔走竞争,就如同画家不画犬马却画鬼魅一样。

3)(这部小说集)所选取的题材,大多真实确凿,可以找到现实的依据。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译文言文应注意两个是:一是抓住明是语句简明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得分点:(1)窃:古今异义词,私下,1分;何缘,即缘何,为什么,1分;文通字顺,1分(2)舍,舍:舍弃,放弃,驰骛,奔走,1分;不论不议之乡,比喻无从评论探讨的地方,1分。(3)捃摭:收录,选取,1分;据:动词,找到依据,1分。

10、(1)普天乐    对偶 或比拟(拟人)(答对一种即可)

2)鄙视、批判官场的名利,如蜗角名,蝇头利;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归隐生活,作者构想了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的美好田园生活图景,结尾又以归去来兮表达浩然归隐之志。

 

11.(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2)亦已焉哉 

3)亦足以畅叙幽情  4)畏涂巉岩不可攀

12概念和形式     内容广泛

 

13B【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文强调是“成文的家训”,并不意味着《诏太子发》是最早的家训。)

14.C 【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在家书中占绝大部分。B无中生有,“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文中无据。D张冠李戴,“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错误,文中举例为家书,自然是教诲子弟后代的。)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15
、(1)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守岁等民俗渐行渐远的思考,作者认为有农耕文明愈来愈远离的客观原因,更有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的主观原因。(2分)
2)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导致民俗渐行渐远的遗憾之情。(2分)(第一句要解读内容,第二句解读情感)

16、(1)叙写生动,丰富了过去一家人执着守岁的画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2分)
2)由儿时记忆中大人们通宵守岁引发思考,揭示守岁这一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题。(2分)(要抓准丰富内容和深化主题这两个关键词)

17、(1)守岁是辞旧迎新,既告别旧岁,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依依不舍,又笑容满面、小心翼翼地迎接生命中崭新而又充满未知的一段时光的到来。(2分)
2)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2分)
3)守岁是以一种特殊的风俗完成岁月的转换,并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2分)

18
第一问:作者认为我们不必勉强,但也希望人们能够体验守岁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保持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3分)
第二问: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俗文化现状堪忧,很多民俗渐行渐远。但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所以还要努力去传承。(概述观点,2分)如:政府和各级部门要重视,并提供空间和条件,如传统节日日放假将更利于民俗的传承;人们也应该克服喧嚣,克服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如压岁钱就不能成为攀比之物;当然,民俗也应该推陈出新,如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厉害,鞭炮和烟花的燃放就应该有所节制。(向以上任一方向略加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19(1)材料①反映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人世的处世态度(1分)即明知不能做到却坚持去做,竭力而为。(1分) 材料2反映了道家道家知道事情无可奈何,则安然不为的淡然的处世态分,顺其自然,保持自适心态的处世态度。

2)示例一:“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人生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要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不可面前,我们决不可轻易放弃,要敢于抗争,迎难而上,逆流有进,有一种征服的勇气。如果知其不 可为就不为,就等于凡事无需坚持,遇到困难就放弃,听天由命。如此,又怎会有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转危为安的奇迹发生呢?人生难免苦与痛,只要敢于拼搏,就会有成功的机会,即使不成功,也能为后人下宝贵的财富。

示例二:人生需要一种顺其自然,保持自适心态的处世态度。处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中,生活中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艰险。面对这种艰险,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必过分勉强,冷静而不盲动,不外物所役使,获得心灵安宁与自由。这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常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只有这样,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观点态度2分理由析分析2分)

20答题要求:内容上抓住冬雪的这一中心词,并能适当运用修辞或想像的手法,或能从多角度描写,或能体现某种哲理。(不必强求所有特色,能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即可。)

 

21、答案:办学传道,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观点1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倡导教育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道立德树人。(2分)教师应以传道为首要职责。(1分)教材不应该“去中国化”,学生要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2分)

 

22、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分析:这是一篇由三个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新材料作文(亦称命意作文),理解时须综合理解三则材料方算扣住题意。三则材料,谈到了一个共同的关系:生活方式、文化修养、文化氛围等与人的思想的关系。其中,第一则材料是名言,从正面列举文化修养的可行途径,具有形象性;第二则材料也是名人名言,以比喻形式,从正面阐述文化修养对思想的影响;两句名言从文化到思想,从形象到抽象,具有层进性。第三则材料是现象概述,从反面说明不良文化对人思想的冲击。
基于以上分析,本次写作有以下几个角度。
   
正面立论,一个人如果胸怀家国,志存高远,他就会做高雅之事,读高雅之书,成高雅之人。论据提供:诸葛亮,王羲之、李白、苏轼,归有光等。
联系现实:当我们看到西方的青年陶醉于欧洲古典音乐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无数白皮肤黄头发的青年在讨论《理想国》的时候,当西方的世界在梵高、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前留恋往返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中国的影视荧屏:穿越、演义、后宫、揭秘、探疑等充斥其间,娱乐着大众,也麻醉着大众,在醉生梦死中人们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世界。走进校园,学生沉网络、游戏、手机、漫画、庸俗小说不能自拔,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忘记了家国的责任,淡薄了师生的期望,僵化了的本应活跃的思想,当然也远离了幸福快乐的未。当越越多的青年远离的了高雅的文艺,也就丢掉了作为人的基本的义务,再也承担不起振兴家国的责任。则民族的未来堪忧,国家的前途堪忧。

 

 

,

东安县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一中  陈艳  文灵君     天成 蒋菁菁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你跨过第一座拱桥,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  )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                           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抹总相宜。”

 

1、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括号内的汉字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苏堤    尤如    (xī)霞岭    婀娜(ē nuó)    淡妆

B 苏堤tí    犹如    ()霞岭    婀娜(ā  nuó )  淡装

C  苏堤    犹如    ()霞岭    婀娜(ē  nuó)   淡妆

D  苏堤tí   尤如    (xī)霞岭    婀娜(ā  nuó )  淡装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   )

A、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B、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开来,细细看去,堤上绿雾似的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C、翠绿烟似的一堤的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D、一堤的翠绿烟似的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枝头的黄鹂不耐寂寞。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它原就是经过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之中,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拿调和自命不凡,它不想博得一时癫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要在天长地久中把玩

A、长久不衰     B、锤炼        C、自命不凡         D、把玩

4、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  初次见面: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

B 再次遇到朋友:去年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C 接受别人礼物时: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D 在追悼大会上: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二刻拍案惊奇》序        睡乡居士

    尝记《博物志》云:“汉刘褒画《汉图》,见者觉热;又画《北风图》,见者觉寒。”窃疑画本非真,何缘至是?然犹曰人之见为之也。甚而僧繇点晴,雷电破壁;吴道玄画殿内五龙,大雨辄生烟雾。是将执画为真,则既不可,若赝也,不已胜于真者乎?然则操之家,亦若是焉则已矣。
    今小说之行世者,无虑百种,然而失真之,起于好奇。知奇之为奇,而不知无奇之所以为奇。舍目前可纪之事,而驰骛于不论不议之乡,如画家之不图犬马而图鬼魅者,曰:“吾以骇听而止耳。”夫刘越石清啸吹笳,尚能使群胡流涕,解围而去。今举物态人情,恣其点染,而不能使人欲歌欲泣于其间。此其奇与非奇,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之也。则为之解曰:“文自《南华》《冲虚》,已多寓言;下至非有先生、冯虚公子,安所得其真者而寻之?”不知此以文胜,非以事胜也。至演义一家,幻易而真难,固不可相衡而论矣。即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使暗中摹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而已有不如《水浒》之讥。岂非真不真之关,固奇不奇之大较也哉?
    即空观主人者,其人奇,其文奇,其遇亦奇。因取其抑塞磊落之才,出余以为传奇。其所捃摭,大都真切可据。即间及神天鬼怪,故如史迁纪事,摹写逼真,而龙之踞腹,蛇之当道,鬼神之理,远而非无,不妨点缀域外之观,以破俗儒之见耳。若夫妖艳风流一种,集中亦所必存。唯污蔑世界之谈,则戛戛乎其务去。鹿门子常怪宋广平之为人,意(  )铁心石肠,(   )为《梅花赋》,(   )清便艳发,得南朝徐庾体。由此观之,凡托于椎陋以眩世,殆有不足信者夫。主人之言固曰:“使世有能得吾说者,以为忠臣孝子无难;而不能者,不至为宣淫而已矣。”此则作者之苦心,又出于平平奇奇之外者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则操之家             觚:木简

B、然而失真之,起于好奇  病:弊病,不足

C、出余以为传奇          绪:残余的,遗留的

D、以破俗儒之见耳        隅:角落,屋角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鹿门子常怪宋广平之为人,意(   )铁心石肠,(   )为《梅花赋》,(   )清便艳发,得南朝徐庾体。

A、乎                     B、乎          

C、其                         D、其         

 

7、下列各句对文意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段即提出观点,作者以刘褒、僧繇、吴道玄的绘画作品作比较,提出写作应达到的境界是“真”,要能让读者有切身的体会。

B、当今盛行于世的小说虽然很多,但“失真”已成为一大通病,这是因为小说的作者一味追求猎奇的心态所致,《南华》《冲虚》便是如此。

C作者认在小说创作方面,写虚幻很容易而写真实却非常难,《西游记》虽然“真”,但仍免不了世人认为它不如《水浒传》“真实”的批评。

D、《二刻拍案惊奇》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能让聪明的读者成为忠臣孝子,至少可启发他们不至于成为公然淫乱,毫无避忌的人。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摹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

B、即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摹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

C、即如《西游》一记/ 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摹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

D、即如《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摹索/亦知其出/自何人则正/以幻中有真/乃为传神阿堵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窃疑画本非真,何缘至是?(3分)

 

(2)舍目前可纪之事,而驰骛于不论不议之乡,如画家之不图犬马而图鬼魅者。(4分)

 

3)其所捃摭,大都真切可据。(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普天乐·翠荷残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该散曲的曲牌名是        ,散曲中的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2)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6分)

 

答: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诗经·氓》)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4)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选择题6,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家语、遗训等形式。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家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等,又足可让人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力诫之言也举不胜举。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祸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还夹杂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天应该加以弘扬的。
   
已广为人知的家书,是家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家书往往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词气真切。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教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等。
   
与家诫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那些妮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鼓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教育名言。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的心大为之震撼。
                           
(选自《华人时刊》,
2011年第十期,有删改)

12.   文章中介绍中国的家训,先介绍家训的       ,再介绍家训的产生和发展,然后介绍家训的         最后指出家书是家训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家训比更富有感染力。

 

13.下列关于“家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分家诫、家规、家书、家范等多种形式,历史上家长用其对子弟后代进行训诫和教育。
   B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有些家训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家训是周文王的《诏太子发》。
   C
.有的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可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D
.家训中“治家”这一内容占主要地位,其中安贫乐道、齐家以和等现在也应弘扬的思想在家训中都有所体现。

1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训的内容主要是修身、治家、处世,而家训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占绝大部分。
B.
“治家”不仅仅倡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还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
C.
古代家书富有情感而又词气真切,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有比板起面孔的训诫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
D.
古代家书中不乏教育名言,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治无以致远”,就充分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受到鼓舞。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
                         
             冯骥才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而首先是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古人要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告别旧岁,以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不妨体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15.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6.文中作者写到了自己小时候守岁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结合文本,请概括分析守岁有什么深刻的道理。(6分)

 

 

 

 


18
.文中最后一段说守岁渐行渐远,对此,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面对?请概括回答。(3分)其实很多民俗都在渐行渐远,关于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共7分)

 

 

 

 

六、选做题(12分,192021任选做两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与者与?”                                 《论语·宪问》

②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问题:“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标 题:
内 容:
验证码: * 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在线联系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