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xiaoou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8-9-7 11:38:40 | 点击次数:574次 |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金陵寺中学 贾丹涛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据此,本课内容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又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学习本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因此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课属高一教材,学生在初中的历史、政治和语文学科中曾经学过;在平时的生活中
也有所闻,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定认识,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
2.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结合高一学生情况,确定本课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教材难点: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不同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材料、准备学生课堂导学学案、指导学生预习。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音乐《七子之歌》,营造特定的情境与氛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的欲望,体现祖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哪七子?如今都回家了吗?(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深入引导}那么香港、澳门是怎么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海峡两岸的关系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设计意图:用歌曲导入,形象生动,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讲授新课(32分钟)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浏览教材内容,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导学框架
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
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的提出(形成、内涵、意义)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意义)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也使学生在学习思路更加清晰。
情境探究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
设计问题1.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港澳和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让三个学生分别回答后,由老师作以指导。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知识前后联系的能力,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一铺垫。
深入设问:设计问题2: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方式:讨论(各组派一个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港澳回归作好铺垫工作。
教师过渡设问3:怎样解决港澳台问题?(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知识,很容易带出“一国两制”这一概念)
情境探究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问题1:什么是“一国两制”?
问题2:“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方式:阅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展现欲,充分调动学生开动大脑,这样还课堂于学生,鼓励学生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学会合作,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两种制度,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内容复杂,处理起来感觉比较枯燥,采取图表这一方式一方面使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与前一问题讲解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设计3: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讨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力提高对国家统一的作用。为下一步台湾问题的学习作好铺垫。
情境探究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
1.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图片,请同学感受关于香
问题针锋相对的谈判过程和认识到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播放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话)
问题设计1:简述香港回归的过程。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同学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体会到邓小平的伟大智慧。
2.【播放香港回归祖国的视频】: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让同学们亲眼看到了祖国的统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看到了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同时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接着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展示有关澳门回归的图片
展示问题2:简述澳门回归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澳门回归的光荣时刻,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同感受到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锻炼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渡设计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何意义?(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意识、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理解祖国统一的意义,认识科学理论指导正确实践的关键作用,为引导学生探究一国两制理论作铺垫。
问题设计4: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A“一国两制”构想合理,照顾各方利益,为中、英、港各方所接受。
B改革开放的实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了。
c港澳人民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境探究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时政图片分析,大体概述海峡两岸的发展关系:
隔绝(1949—1979年)——暖风(80年代)——寒流(90年代)——契机(2005年)
综合探究:有人说:“台湾不久的将来很快就能实现统一”;
也有人说:“台湾问题纷繁复杂,难以实现统一”。
问题设计:你同意哪种观点,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方式:分析材料,归纳。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台湾问题解决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指出,台湾问题的解决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在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信台湾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和平解决。
知识总结,情感升华(3分钟)
1.小结: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理论从最初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到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创造了一个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崭新模式。从香港回归到澳门回归有力地证明,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我们的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有力地证明,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唯一正确方针。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情感升华: 投影出示余光中的诗《乡愁》,并配以朗诵,学生在朗诵声中体会此诗所反映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练习巩固和课后拓展练习(2分钟)
练一练:见幻灯片(充分体现教学的重难点)
课后拓展练习:
1、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回归和台湾问题的新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事业有什么影响?(从我们身边说起)
2、《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给台湾中学生的一封信》
(以上题目任选)
体现历史的现实功能,学生通过这两个题做到历史为现实服务,联系现实,解决现实问题。也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和学生的层次性。
五.板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
利用多媒体板书,把书本的内容作一个概括,能够帮助学生简明扼要的理解书本的内容。
台湾:内政
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 港澳:历史遗留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统一之路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祖国统一大业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隔绝:1949-1979年 暖风:80年代 寒流:90年代 契机:2005年
出示板书,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