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xiaoou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8-8-30 15:00:42 | 点击次数:498次 |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1课时
课题 |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
课时 |
第1课时 |
教学分析 |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包括两个话题:生活在我身边的人和可敬的家乡人。第一部分通过介绍身边各行各业给过我们帮助的人,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人们之间是可以互相帮助的,学会正确人际关系,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互相谦让,和睦相处,感恩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典型模范代表的事迹,理解他们的优秀品质,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对社会的影响和教育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信念和价值观,自觉地把高尚的道德精神融化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只爱“玩乐”的阶段,而且班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习惯性接受父母家人的帮助与关爱。对于身边其他人的帮助也容易习以为常而不知感谢,对家乡的历史名人、模范代表也了解甚少。本课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前调查、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人,感恩身边人对自己的帮助。除此之外,通过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己身边和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懂得人人都要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家乡优秀人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发现身边每天默默帮助自 |
||
教学难点 |
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图片、视频、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帮助。 |
||
教学过程 |
|||
步骤 |
师生互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
新课引入 |
故事导入:《孩子病了》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你们和邻居之间,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吗?有谁起来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教师点名1名学生讲述。 师:XX同学讲得非常好,邻居是离我们最近的家乡人。家乡人就是这样热心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感受一下家乡人的可亲与可敬。 |
通过故事和提问引出本节主题。 |
|
活动一 |
我最熟悉的家乡人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家乡的土地上,每天都和家乡人交往。你们最熟悉的家乡人都有谁呢? 生踊跃回答:邻居、亲戚、好朋友、社区理发师、快递员、做早点的服务人员等等。 师:大家认识了不少家乡人呀。这些家乡人带给了大家不少温暖吧。快把你们之间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师:看来许多同学都有想说的故事呢,谁上台来详细说说自己的故事呢? 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结:同学们讲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家乡人不仅勤劳,而且热心助人。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帮助过我们的人。 |
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熟悉的人,学会感恩别人的帮助。 |
|
活动二 |
熟悉而陌生的家乡人 师:刚刚我们讲了自己熟悉的家乡人,这些人我们经常与他们见面。但是还有一些家乡人,我们每天得到他们的服务,内心感到已经很熟悉,但是我们却很少见到他们,所以我们见了他们也会感到很陌生。那么这些家乡人,你们都会想到谁?他们带给你哪些帮助和感动呢?有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 学生举手发言 生1:我觉得送奶工和送报的邮递员给了我许多帮助。每天妈妈给我订的牛奶和爸爸订的报纸他们都被他们送来,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但是很感谢他们给我的帮助。 生2:我觉得电工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有一次我们小区停电,电工叔叔们忙了大半夜才修好。 …… 师:这些陌生的人给了我们同样的感动,我们应该怎么对他们说声谢谢呢? 生1:我想写封信贴在信箱上,这样邮递员叔叔送报纸的时候就能看到了。 生2:……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是懂得感恩的人,想的办法都很好,那么回到家就可以付诸实践了。我们不仅要感谢熟悉的人,还要感谢那些素未谋面却每天帮助我们的人。 |
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帮助过自己的人。 |
|
课堂小结 |
师生共同欣赏歌曲:《感谢你》 家乡人生活在我们身边,不断给我们送去温暖。不管我们是不是认识他们,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自己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
|
|
板书设计 |
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
|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黄村龙怡苑 (51066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26984号-1